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帝俊建立湯谷

帝俊建立湯谷

目錄

內容簡介

《山海經真相(白話插圖本)》是一個關於尋寶的故事。寶藏內容涉及華夏民族近一萬年之久的上古歷史,當然還有山川河流的分布與物產。記載這個寶藏的藏寶圖被稱為《山海經》。 《山海經真相(白話插圖本)》以《山海經》中的帝皇譜係為架構,以民族神話做拼圖,揭開關於史前帝皇、遠古諸神以及民俗風情等的真相。 作者簡介 余偉,筆名余慕蘭,專欄作家,現任教於南京林業大學。已出版《雲上的日子》、《玩的格調一一中國休閒文化全史趣談》。 湯谷即「暘谷」,神話傳說中太陽升起之處。與虞淵相對,虞淵指傳說中日落之處。根據史料記載,湯谷位於山東東部沿海地區(今山東日照市),是上古時期羲和族人祭祀太陽神的地方,是東夷文明的搖籃,也是我國東方太陽文化的發源地。

湯谷簡介

湯谷即「暘谷」,神話傳說中太陽升起之處。與虞淵相對,虞淵指傳說中日落之處。[1]

根據史料記載,湯谷位於山東東部沿海地區,是上古時期羲和族人祭祀太陽神的地方,是東夷文明的搖籃,也是中國東方太陽文化的發源地。

文史記載

海外東經 《山海經.海外東經》曰:「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搖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葉如芥。有谷,曰溫源谷。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 大荒東經 《山海經.大荒東經》載:「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儒帝顓頊,棄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淵,甘水出焉」。 大荒南經 《山海經.大荒南經》寫道:「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於甘淵」。 山海經 晉人郭璞在為《山海經》「甘淵」作注時說:「水積則成淵也。」珂案:大荒南經云:「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原作日浴,據宋本改)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經文「東南海之外」,北堂書抄卷一四九引無南字,無南字是也。大荒南經此節疑亦本當在此經「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淵」之下,乃簡策錯亂,誤脫於彼也。此經甘淵實當即大荒南經羲和浴日之甘淵,其地乃湯谷扶桑也。海外東經云:「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即此,亦即少昊鳥國建都之地。尸子(孫星衍輯本)卷上云:「少昊金天氏邑於窮桑,日五色,互照窮桑。」謂此也。則所謂甘淵、湯谷(扶桑)、窮桑,蓋一地也。 尚書堯典 據《尚書.堯典》記載,羲和浴日的湯谷(暘谷)在一個叫做嵎夷的地方。「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孔安國注云:「東夷之地稱嵎夷。」 嵎夷在中國東方的青州。《尚書.禹貢》曰:「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濰、淄其道」。 四庫全書 根據南宋或者清乾隆年間編寫的《四庫全書》中的禹貢九州圖,以泰山、蒙山到羽山一線為界,其北為青州,其南屬徐州淮夷,那時膠東半島尚屬于海島。因此嵎夷包括濟南、淄博、濰坊、日照、青島等地區,而東部沿海只有日照和青島地區。

特點

《山海經.海外東經》地望考證 (中國先秦史論壇) 《山海經》其書 《山海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奇書之一。它有如下幾個特點: 述圖之書 劉錫城在《全像山海經圖比較》(1)序言中指出:「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流觀山海圖」(《讀山海經13首》)、學者郭璞的「圖亦作牛形」和「在畏獸畫中」的記載和論述,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曾有「山海圖」流行於世。而且據說《海經》部分是圖在先、文後出,因而「以圖敘事」的敘事方式,至少在戰國時代就已形成一種文化傳統」。馬倡議(2)也認為:「《山海經》的母本可能有圖,它(或其中一些主要部分)是一部據圖為文(先有圖後有文)的書,古圖佚失了,文字卻流傳了下來,這就是我們所見到的《山海經》。」 劉宗迪(3)寫道:「《海經》的荒誕色彩和神話色彩,與這本書的特殊來歷息息相關,這本書的來歷在古代典籍中是獨一無二的,簡單地講,這本書是述圖之作,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看到的《海經》,先有圖,後有書,書中的內容是對一幅圖畫中內容的寫照。

《山海經》中的文字多靜態的刻畫,而少動態的敘述,多記空間方位,而少間時間進程,其述圖特點可謂一目了然,其實,前人早就注意到了這一點,最早指出這一點的是宋代學者朱熹,但前人在這一點上都有同一個誤解,即認為整部《山海經》包括《山經》都是有述圖的。實際上,像《山經》那樣包羅萬象的博物學知識是不可能在圖中畫出來的,更何況其中還記載了很多動物的聲音、習性等等,這些內容又如何能用圖畫表現出來呢?除非古時候已經有了現在這樣的多媒體技術。不過,《海經》所憑藉的圖畫早就佚失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山海經》中都有插圖,怪怪奇奇,琳琅滿目,那只是後人根據書中的內容想象增補的,與我說的古圖完全不是一回事」。[2]

《山海經》歷來被大多數人認為「荒誕不經」。連敢於打破《尚書》束縛,將中國上古史推至炎黃二帝的史學家司馬遷都說「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形成這種看法的原因似乎與《山海經》由圖到文字的成書過程有關。例如《海外東經》記載「{工?/font>{工蟲}々在其北,各有兩首。一曰在君子國北」。根據《山海經》先有圖後有書的成書過程推測,《山海經圖》上在君子國的北方畫有一個彩虹的「虹」字,表示該地經常見到彩虹。當時的圖像文字應該類似甲骨文的虹字,是彩虹的圖像,兩端有首(見熊國英著《圖示古漢字》)。而後來古人根據《山海經圖》著《山海經》時,時間已經過了幾百年,而著者並不見得一定是文字學家,這時彩虹的虹字已經成為「工蟲」的樣子,因此將彩虹描述為虹虹,並望文生義將其描述為「各有兩首」,使後人無法知道到底敘述的是天邊的彩虹呢,還是描寫一隻有兩個頭的怪物。所以就連司馬遷也說「余不敢言之也」。

也正也為《山海經》的所謂荒誕不經,幾千年來該書既不為正史所載,也不為諸子所傳,因而也很少被後人改動,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書的風貌和許多珍貴的遠古資料和信息。

相關夷族

金榮權(4)在「帝俊及其神系考略」一文中指出:「帝俊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是一個謎一般的神性人物,他的事跡既不為正史所載,也不為諸子所傳,只見於《山海經》之中,尤其集中反映在「大荒」、「海內」兩經之中。究其神系淵源與脈略,顯不屬於炎帝世系,也不隸屬於黃帝世系,是與炎、黃兩大神系並存的第三神系 」。「關於帝俊在中國古代諸神中的地位,今天眾說紛紜,然一般認為帝俊當是上古時代東方民族的祖先神,這種看法是一致的,因為《山海經》記載的帝俊活動地及其子孫之國大多在東方」。 徐旭生(5)說:「帝俊這個人物,在《山海經》裡面,可以說是第一顯赫的了。裡面載他的事,多至十六(在《經》裡面只有帝顓頊多至十七事,可是他與九嬪葬處一事三見,那隻剩下十五事。此外黃帝十事,炎帝四事,帝嚳三事,帝堯二事,帝舜九見八事,帝丹朱二事,帝江一事,帝鴻一事。其餘的人沒有帝稱)」。通過這十六項的帝俊故事可以看出,第一,他東西南北,無所不至;第二,古代重要的大發明,差不多全出於他的子孫;第三,包括姬姓、姜姓、姚姓在內許多氏族都是由他分出;第四,太陽是他的兒子,月亮是他的女兒,在他之下有「人面、犬耳、獸身,珥兩青蛇,名曰奢(she)比屍」的神人和「五采之鳥」的「下友」」。

西漢劉向(歆)《上〈山海經〉表》(6)說:「《山海經》者,出於唐虞之際,……禹別九州,任土作貢,而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後人大多從其說。清畢沅《〈山海經〉新校正序》稱《山海經》相傳「作於禹益,述於周秦」。但後人研究認為,《山海經》非一人所作,有出自周人、齊人、楚人之說。而劉宗迪(7)認為,儘管「古人關於禹益作《山海經》的說法雖不可信,但可能也不是空穴來風」。自古以來,「神不禋非類,民不祀非族」,《山海經》中的某些史料特別是反應帝俊神系事跡的人文歷史地理資料來自東夷伯益或者伯益的族團應該無大誤。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