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常壓性水腦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常壓性水腦症
圖片來自康健


常壓性水腦症是一種好發於老人的水腦症,患者由於腦脊髓液積聚、腦室擴大,造成腦神經組織的牽扯與損傷,臨床表現除步態不穩外,還常伴隨有輕微痴呆、尿失禁等症狀。

常壓性水腦症患者走路步距小,有如腳被地板黏住般,踩著碎步往前衝,有些患者會因此被誤診是巴金森氏症,但實際上巴金森氏症患者係以抖動、僵硬為主,而常壓性水腦症患者通常不會抖,而是以「舉步維艱」為最重要表現。    隨著腦脊髓液不斷積聚在腦中,壓迫腦中顳葉等週遭神經,患者愈來愈健忘。 另外,由於膀胱功能受影響,常壓性水腦症患者在初期時有頻尿、急尿等困擾,若未能及時找出病因,甚至會出現大小便失禁情況。

要改善常壓性水腦症的步態不穩、輕微痴呆、尿失禁等困擾,最重要的是能盡早確診,臨床上有部分病人,因誤診為巴金森氏、老人痴呆等其它疾病,延誤治療時機,使症狀惡化。

常壓性水腦症
圖片來自照護線上健

診斷主要是靠臨床的症狀,以及影像學(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攝影)的輔助,一旦確定診斷,治療主要靠外科手術─腦室腹腔分流術,引流積聚的腦脊髓液。

常壓性水腦症是一種可以治療的疾病,如果能在腦神經被壓損前,及時引流腦脊髓液,患者步態不穩等症狀,多能得到大幅改善,但若病程拖太久,手術效果將跟著大打折扣。

大多數常壓性水腦症的病人是找不出原因的,為原發性常壓性水腦症,少數可追溯病因的有腦部受傷、出血、腫瘤或感染等。[1]


臨床上常見的症狀

常壓性水腦症的患者由於腦脊髓液積聚、腦室擴大,壓迫腦室周圍組織而產生臨床上常見的三個症狀:

第一個最常見及最先出現的症狀是步態不穩:走路步距小,呈小碎步,有如腳被地板黏住般,當在起步走第一步時特別困難,以「舉步維艱」來形容十分貼切,常和巴金森氏病的表現混淆。

第二個常見症狀為認知或行為功能異常:包含記憶力衰退、思考遲緩、反應遲緩、嗜睡及人格改變等症狀,不一定要達到所謂失智的程度。

第三個常見症狀是失禁 : 患者在病程初期時有頻尿、急尿等困擾,晚期會無緣無故尿在褲子裏來不及上廁所,甚至會連大便也失禁。然而這三個症狀在老人並非罕見且老人身體常合併多項疾病,因此增加了診斷的困難度與複雜性。神經內科醫師的在此疾病的角色就是做正確的診斷,術前評估並轉介適合手術的病患。[2]

常壓性水腦症症狀
圖片來自照護線上
常壓性水腦症症狀
圖片來自照護線上


預防重點

目前沒有明確的預防方式來預防常壓性水腦症,一般建議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降低腦部疾病的風險,例如:適度運動、控制三高、少菸酒。

養成戴安全帽的習慣,避免頭部外傷而導致常壓性水腦症。


診斷方式

主要是藉由臨床的症狀,以及核子影像學的照相輔助,例如:電腦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MRI)、正子造影(PET),目前已有新的腦池造影術(Cisternography),可以進一步觀察腦內腦脊隨液的循環狀況,目前健保有給付此項檢查,這些檢查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是否採用請與主治醫師進行討論。也可使用腰椎穿刺來觀察病人症狀是否有改善,來協助診斷。有時常壓性水腦症容易誤診為巴金森氏症或阿茲海默症,因無法早期確診而出現延誤治療。[3]


治療方式

治療水腦症,通常是要找到導致水腦症的原因,像是移除阻塞腦部的腫瘤。

常壓性水腦症治療方式
圖片來自照護線上

至於什麼原因導致常壓性水腦症呢?其實多數情況下是找不到原因的,這些情況下就以「分流手術」治療。

分流手術是這樣的:神經外科醫生會將細管植入患者腦室,排出腦室中的多餘腦脊髓液。管子從頭部皮膚一路通往到身體的另一部分,釋放腦脊髓液,通常目標是腹腔或胸腔

分流器配有一個閥門,當壓力積聚時打開以釋放流體。液體無害化排出,後來被血液吸收。

所以分流手術代表著把過多的腦脊髓液疏濬到身體他處,因此能緩解腦部被壓迫後帶來的症狀,但不能治癒這個疾病。如果對患者有用的話,分流器可以無限期地保持在原位。

原本症狀較輕、或較早被診斷出的常壓性水腦症患者手術效果較好,最容易出現的併發症是出血及感染。[4]


視頻

  1. 頭痛 #偏頭痛 #醫師

腦脊髓液太多會怎樣?認識常壓性水腦!【腦經特攻隊2|林志豪醫師】

20151204 常壓性水腦症新療法 增加患者安全性

以為是巴金森 沒想到卻是常壓性水腦症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常壓性水腦症,台大醫院神經部
  2. 常壓性水腦症,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3. 常壓性水腦症,康健知識庫
  4. 常壓性水腦症,照護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