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平伏莖白花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平伏莖白花菜
圖片來源

平伏莖白花菜

英文名稱 :Yellow Cleom,Fringed Spiderflower

學 名 :Cleome rutidosperma DC.

中文名稱 :平伏莖白花菜

別 名 :成功白花菜、皺子白花菜(雲南大學學術論文集第三輯生物分冊)

原 產 地 :熱帶非洲澳洲北部,目前廣泛歸化於亞洲各地。

分 佈 :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於中、南部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全島低海拔路旁,溪流兩岸和荒廢地。[1]

科學分類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薔薇類植物 Rosids

目: 十字花目 Brassicales

科: 醉蝶花科 Cleomaceae

屬: 白花菜屬 Cleome

種: 皺子白花菜 C. rutidosperma

植物特徵

又由於莖有倒臥平伏在地生長的特性,故被命名為「平伏莖白花菜」。[2]

掌狀複葉,互生,僅具 3 小葉,小葉菱狀橢圓形;兩端銳尖,側脈明顯 8~9 對。

花排列成頂生或腋生之總狀花序,具細長的花梗,花粉紅色

角果線形,2 瓣裂,有長柄,長約 5 公分,種子多數。

平伏莖白花菜種子表面有 20~30 條橫向脊狀皺紋,在 40 倍以上的解剖鏡下,可見脊上有乳狀突起或微柔毛;爪開張,腹面邊緣有一條白色假種皮帶。

草本,全株散生毛,莖 5 稜,多分枝。

莖直立、開展或平臥,分枝疏散,高達 90 公分,無刺,莖、葉柄及葉背脈上疏被無腺疏長柔毛,有時近無毛。

葉互生,具 3 小葉,葉柄長 0.2~2.0 公分毫米(莖下部的葉未見) 小葉橢圓狀披針形,有時近斜方狀橢圓形,頂端急尖或漸尖、鈍形或圓形,基部漸狹或楔形,幾無小葉柄,邊緣有具纖毛的細齒,中央小葉最大,長 1~2.5 公分,寬 0.5~1.2 公分,側生小葉較小,兩側不對稱;側脈明顯 8~9 對,葉緣疏生毛。 [3]

花單生於莖上部葉具短柄葉片較小的葉腋內,常 2~3 花連接著生在 2~3 節上形成開展有葉而間斷的花序; 花梗纖細,長 1.2~2 公分,果時長約 3 公分;萼片 4,綠色,分離,狹披針形,頂端尾狀漸尖,長約 0.4 公分,背部被短柔毛,邊緣有纖毛;花瓣 4,粉紅色或淡紫色,新鮮標本上 2 個中央花瓣中部有黃色橫帶, 2 個側生花瓣顏色一樣,頂端急尖或鈍形,有小凸尖頭,基部漸狹延成短爪,長約 0.6 公分,寬約 0.2 公分,近倒披針狀橢圓形,全緣,兩面無毛 花盤不明顯,花托長約 0.1 公分,雄蕊 6,離生,花絲長 0.5~0.7 公分,花藥長 0.15~0.2 公分;雌蕊柄長 0.15~0.2 公分,果時長 0.4~0.6 公分;子房短柄,線柱形,長 0.5~1.3 公分,光滑無毛,有些花中子房不育,長僅 0.2~0.3 公分。 花柱短而粗,柱頭頭狀。 [4]

花果期

每年 6~9 月。

果實

果為角果,線柱形,表面平坦或微呈念珠狀,兩端變狹,頂端有喙,長 3.5~6 公分,中部直徑 0.35~0.45 公分;果瓣質薄,有縱向近平行脈,常自兩側開裂。種子近圓形,直徑 0.15~0.18 公分,背部有 20~30 條橫向脊狀皺紋,皺紋上有細乳狀突起,爪開張,彼此不相聯,爪的腹面邊緣有一條白色假種皮帶。

生活應用

民生用途

數種粉蝶寄主植物。

栽培方式

★平莖白花菜偏好生長環境為野外、濕度高且溫暖地區,為台灣地區常見野草,較無人為栽培紀錄。 由於莖段可在田地中生長,平莖白花菜較難以耕犁方式去除;

同時因為其株高較大部分農作物高,容易造成網狀分佈而蓋住幼嫩作物或侵略作物生長地之狀況。[5]


馬來西亞,農民會在農作物周邊種植、栽培平伏莖白花菜,藉以使小菜蛾(diamondback moth)幼蟲轉移目標,並使成蟲將蟲卵著生於此開紫紅花的藥用野草上。

繁殖方式

★利用種子繁殖,具有高繁殖能力。

每株植栽的種子量約數十粒,種子可藉由螞蟻搬運、水體傳播,或經人為農業生產、操作機械運移。 平莖白花菜種子具透水性,且在土層0~5公分中皆可發芽,但以土層覆蓋0~3公分發芽率最高。

發芽對光度與溫度調控敏感,持續照光與約30℃環境可促進平莖白花菜之發芽,但溫度若於20℃以下則無法正常發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