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平掌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平掌鄉位於新平彝族傣族自縣西南部哀牢山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山脈中段,地處東經101°31′50〞一101°35′18〞,北緯23°48′30〞一23°50′33〞,東南與新平縣建興鄉為鄰居,東北靠哀牢山國家級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西接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和平鄉,西南倚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孟弄彝族鄉接壤。[1]

中文名稱: 平掌鄉

別 名: 平掌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雲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縣

面 積: 244.02平方千米

人 口: 11268人(2017年)

地理環境

平掌鄉東西寬20.5公里,南北長23.25公里,海拔最高點班長山主峰2644.6米,最底點谷麻江旁各折下游谷麻江和曼干河交匯點800米,相對高差1844.6米。平掌鄉境內東北高,平掌鄉西南低,峰高谷深、山戀連綿,河流縱橫呈「V」型深切割中山中類型,境內主要山脈有班卡山、大亮山、養神廟山、光骨碌山、壩博大山、干壩塘山、打磨山、岔河梁子山、黃草嶺山、那翁山、曼干箐頭山、哪咱梁子山、支離梁子山、二台坡山。境內主要河流有白臘渡河、梭山河、班卡河、白臘度河主河上游源於猴進水庫下流至岔河、曼干河匯入谷麻江。梭山河主源屬爛泥塘河、綠箐河、上游源頭於哀牢山自然保護區,下流入花橋河、岔河、曼干河至各折河匯入谷麻江;班卡河由沙拉地河,新山大河二源匯集至麻大街河匯入谷麻江,鄉境內谷麻江發源於鎮沅者東李仙江水系,自北向南經麻大街、各折兩條河,匯入谷麻江向南流入普耳市盆地,注入三江。有水庫3個,猴進水庫建於1958年,庫容量186萬立方米;可灌溉農田3300畝;馬龍河水庫建於1962年,庫容量94.4萬立方米,可灌溉面積3600畝;鹿房田水庫建於1997年,庫容量52.28萬立方米。可灌溉面積1800畝。

平掌鄉境內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沖溝、細溝、坳溝到處可見,下切侵融、溯源侵蝕現象較為明顯。相對高差大,氣候和植被形成突出垂直帶譜,有明顯的寒溫、暖溫、亞熱帶立體氣候特徵,由於地貌類型複雜,垂直高差大,形成了多種類型的生態物候區,具有「冬有嚴寒,夏有酷暑、冬短夏長、夏秋多雨、乾濕分明,地區差異明顯的特點,年均氣溫15.6℃」,年降雨量1000—1200毫升,無霜期304天年日照3832.5小時。

因氣候、生物、地質、地形相互作用,土壤類型多樣。有黃壤土、砂壤土、黑砂壤、紅壤土、棕紅土、水稻土等土壤類,黃壤土和紅壤土分布最廣,是主要的土資源。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有鉻、鎳、鈷、金、鋼、石棉、石灰石、蛇紋石、滑石等9個礦種,儲量鉻3.15千噸,鎳金達2.4萬噸,鈷566噸,黃金2133千克。是新平縣礦產資源潛在價值較高的鄉鎮之一,也是玉溪市鎳礦後備基地和黃金主產區。

鄉境內主要種植經濟作物有:茶葉、核桃、竹子、烤煙。茶葉是鄉的一大龍頭產業。

農村經濟

2007年,全鄉完成生產總值(現價)2642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2430.46萬元,第二、三產業完成211.54萬元。完成了農林、牧魚業總產值(現價)2319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228萬元,工業總產值27萬元。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6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60元。重點建設項目1項,完成社會固定資產517萬元,其中:基礎設施項目6項,完成273萬元。完成農村集體固定資產投資46萬元。實現地方財政預算總收入37.2萬元,完成財政預算總支出764萬元。

自然概貌

平掌鄉位於雲南省玉溪市新平縣西南部,北緯23°48ˊ30″~23°50ˊ23″,東經101°31ˊ50″一101°35ˊ18″。東北鄰哀牢山自然保護區,東南臨建興鄉,西南與墨江縣接壤,西部接鎮沅縣。境內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具有明顯的寒溫—暖溫—亞熱帶立體氣候特徵。鄉域內最高海拔2600米,最低海拔800米。鄉人民政府駐地平掌街,距新平縣城150公里,海拔1800米。全鄉土地總面積244.02平方千米。

區劃人口

據有關資料,該鄉總戶數3707戶,總人口11268人(2017年)。

該鄉轄10個村民委員會,143個自然村,115個村民小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