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義貨幣供應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廣義貨幣供應量
圖片來自優酷

廣義貨幣供應量(Broad Money Supply)是一個經濟學概念,和狹義貨幣相對應,貨幣供給的一種形式或口徑,以M2來表示,其計算方法是交易貨幣(M1,即社會流通貨幣總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與儲蓄存款。[1]

名稱: 廣義貨幣供應量

別名: M2

適用: 金融保險

簡介

M2是貨幣供應量的一種指標,是指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加上企業存款、居民儲蓄存款以及其他各類存款。

M2(廣義貨幣),是反映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具體反映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和潛在購買力。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M2的計算公式:(M2)=M1(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重要指標)+企業活期存款+準貨幣(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除了M2,還有M1、M3等。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可以根據兩個指標(M2、M1)的變化調整貨幣政策。當M2過高,M1過低時,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強,存在危機風險,當M1過高,M2過低時,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有價格上漲的風險。

金融保險在中國現階段是指M1加上機關、團體、部隊、企業和事業單位在銀行的定期存款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外幣存款信託類存款。M2可用來作為觀察和調控中長期金融市場均衡的目標,通常M2的增幅應控制在經濟增長率物價上漲率、貨幣流通速度變化程度三者之和的範圍內。

由於許多金融工具具有貨幣的職能,因此,對於貨幣的定義也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如果貨幣僅指流通中的現金,則稱之為M0;狹義的貨幣M1,是指流通中的現金加銀行的活期存款。這裡的活期存款僅指企業的活期存款;而廣義貨幣M2,則是指M1再加上居民儲蓄存款和企業定期存款。貨幣供應量是中央銀行重要的貨幣政策操作目標。

我國對貨幣層次的劃分是

M0=流通中現金

狹義貨幣(M1)=M0+銀行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M2)=M1+定期存款+儲蓄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另外還有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

其中,M2減M1是準貨幣,M3是根據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而設置的。

指標分析

指標高表明或有通貨膨脹的風險,利率或調高,該指標低表明或有通貨緊縮的風險,利率或調低。[2]

統計範圍擴大

央行手研究覆蓋範圍更廣的貨幣統計口徑M2+

央行有關方面負責人2011年11月15日回應,2011年10月起,央行已經將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和住房公積金存款納入廣義貨幣供應量(M2)統計範圍。

上述負責人表示,貨幣供應量是全社會的貨幣存量,是某一時點承擔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總和。隨着金融市場發展和金融工具創新,各國對貨幣供應量統計口徑會進行修訂和完善。

考慮到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和住房公積金存款規模已較大,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較大,2011年10月起,央行將上述兩類存款納入M2統計範圍。對此,央行在2011年11月11日公布2011年10月貨幣供應量統計數據時已在注3中予以說明。按完善後的口徑,2011年10月M2餘額為81.68萬億元,2010年10月M2餘額為72.35萬億元,其同比增速為12.9%。

目前我國金融創新不斷增多,公眾資產結構日益多元化,特別是2011年以來商業銀行表外理財等產品迅速發展,加快了存款分流,這些替代性的金融資產沒有計入貨幣供應量,使得 M2的統計比實際狀況有所低估。據悉,為了更加充分地反映金融市場的最新發展,央行正在研究覆蓋範圍更廣的貨幣統計口徑M2+。[3]

視頻

什麼是貨幣供應量?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