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州地鐵14號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廣州地鐵14號線廣州地鐵的路線之一,屬通勤鐵路。大致呈西南-東北走向,連接廣州市區北部的嘉禾望崗站和從化區。同時在新和站分出一條支線,經過知識城一帶,至黃埔區的鎮龍。14號線是首批按照「大站快線」建設的線路之一,設有大站快車班次。

其中知識城支線已率先於2017年12月28日開通運營;一期主線亦於一年後(即2018年12月28日)開通。

概要

14號線由主線和知識城支線組成。主線及知識城支線現時分別為獨立線路運營。

一期主線始於嘉禾望崗站,出站後向北行進,下穿松園路後轉向東沿規劃永石路向東行進,接着轉向105國道向北,在龍興中路向西北轉向龍歸城東側規劃道路向北行進。之後線路轉向東北下穿北二環高速,再次沿105國道向北行進,在大羅村附近出地上高架後繼續向北,跨越京珠高速公路後,在新和西街北側的新和站分岔出知識城支線。主線則繼續沿105國道敷設,進入從化區後線路在赤草村附近離開105國道轉向東北,同時線路由高架再次轉入地下,下穿流溪河進入從化中心區街口,沿從化大道行走。最終轉向正北,再次下穿流溪河後抵達在規劃迎賓大道路口的終點東風站。

知識城支線始於新和站,線路出站後折向東南方向並轉入地下,一直沿九龍大道向東南方向行走,最終轉向正東,抵達廣汕公路北側的終點站鎮龍站。

14號線主線在逸泉山莊、105國道南側地塊設有鄧村車輛段,位於赤草站以東;亦在105國道東側、石坑村南側地塊設石湖停車場,位於夏良站東北方;支線則在九龍大道東側、廣汕公路北側地塊設與21號線共用的鎮龍車輛段,緊鄰鎮龍站北側。

規劃

早期

在1987年提出的「十字線網」規劃中,當時的2號線北段由三元里開始,沿機場路北上,以江夏為盡頭站,沿途設置4個站。至1997年的規劃,2號線更繼續沿106國道延長至新機場。踏入2000年代後,由於白雲機場搬遷至白雲及花都交界,為了在機場原址發展白雲新城,2號線北延段縮回至嘉禾,線位更由機場路改為行經舊機場中軸線,整條機場路及106國道南段變為沒有地鐵經過。

同時,在2003年的規劃方案中,當時的新華線(曾先後被稱為「9號線」及「14號線」)由花都汽車城出發,先經過人和及太和,再經過廣從公路到達從化街口,全長60km。後來這條線的新華到人和段納入了2010年實施方案,演變成現在的9號線。

隨後在2008年的新版遠期規劃中提出了新的14號線。線路沿舊9號線的廣從路線位及舊2號線的機場路線位,在太和之後繼續南下,經過嘉禾及新市,到達廣州火車站。後來線路以嘉禾望崗為分界點,分成了一二期,分開報批及建設。

一期及支線

2010年,為了落實廣州市的「北優」發展戰略、及支持從化和知識城的地區發展,《廣州市軌道交通2011~2015年建設方案和2020年規劃方案公示》提出興建14號線一期及支線。當時的知識城支線由新和站到知識城南站,途中設置3個車站,其後延長至鎮龍與21號線換乘。

2012年1月9日的廣州兩會報告中,提到14號線一期工程由2、3號線的換乘站——嘉禾望崗站開始,以從化街口為盡頭站,全長54.1公里。其功能定位是通過縮短交通時間,加強市區及從化的經濟聯繫,解決從化區居民前往廣州中心的交通需求,照顧白雲區、從化區發展。

2012年8月13日,14號線一期發布了第二系環評,基本確定了14號線一期以及支線的走向以及車站位置。

當時主線有13座車站[1],其中地底站6座,高架站有7座;而支線就在原來的基礎上延長到鎮龍,僅規劃了7個車站。到了2013年4月13日,當日公開的支線施工監理招標文件提到,支線在原來的7個車站基礎上增加2個車站,在馬頭莊站(現新南站)和知識城站之間增加楓下站;在知識城南站(現何棠下站)和康大站(現湯村站)之間增加旺村站,一共是9個車站。同年4月27日公開的主線施工監理招標亦提到,原計劃高架的太和站改成了地底站;停車場改為設置於石湖,在石湖站及太和站之間與14號線主線接軌。

最初14號線一期主線和支線計劃在2011年動工、2015年通車。但是開工時間不停地推遲。根據發改委的批覆,主線計劃在2013~2017年期間動工,而支線開工時間視乎周邊開發程度而定。

2014年3月4日,廣東省發改委批覆了14號線一期和知識城支線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工程開始動工。

二期

2015年的廣州地鐵新一輪建設規劃(即其後的第三輪建設規劃(2017~2023))中提到,14號線二期線路由嘉禾望崗出發,然後經106國道,廣花公路及機場路一直向南行,最後到達廣州火車站與2、5、11號線三條線路換乘[2]。路線早期規劃階段僅有鶴南、黃石路、崗貝和廣州火車站四個站,但線路確定進入第三輪建設規劃後,設站方案進行了變更:鶴南站位置向北移動,並在原位置以南增設創意園站;黃石路站向南移動至齊富路口,並改稱為新市墟站,在原站位偏北的位置增設馬務站;崗貝站位置往北移動,同時在樂嘉路口增設樂嘉路站;14號線廣州火車站地鐵站則改為設於火車站南廣場。與12號線換乘的車站則受到12號線改經棠溪火車站的影響,而從崗貝站改為新市墟站。

2017年初,廣州市將14號線二期和其他9條線路納入廣州地鐵第三期建設規劃,上報給國家發改委;到了3月20日,廣州地鐵第三期建設規劃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3月23日,14號線二期進行了第一系環評公示。5月初,有市人大代表提議在鶴南站和嘉禾望崗站之間增設彭邊站,後來廣州市發改委接納該提議;同年8月21日,14號線二期進行第二系環評公示,加入了彭邊站。10月27日,地鐵方發布的招標公告中提到南延段的換乘站確定包括廣州火車站和新市墟站;同年11月13日,南延段路線確定設置彭邊站。最終在12月12日,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批覆14號線二期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三期

最初2013年的地鐵規劃方案中,14號線遠期規划去到從化街口之後繼續向北,經過溫泉和碧水灣,最後抵達良口鎮。不過在2017年7月31日,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與新豐政府方討論了交通對接問題,爭取路線在良口鎮的基礎上繼續向東北延長到韶關新豐並達成共識。

視頻

廣州地鐵14號線相關視頻

廣州地鐵14號線首次運行
廣州地鐵十四號線月底開通運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