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庇古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庇古稅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用名詞。

關於漢字的起源[1],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2]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名詞解釋

庇古稅是根據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對排污者所計征的稅,用稅收來彌補排污者生產的私人成本和社會成本之間的差距,使兩者相等。由英國經濟學家庇古最先提出。

庇古稅的發展

最初提出環境保護稅這一概念的是英國經濟學家庇古,他認為,政府可以通過徵稅或者補貼的方案來糾正市場失靈的外部性,這種方案也稱為「庇古稅」方案。

隨着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一些國家開始對「庇古稅」進行實踐與運用。例如,芬蘭採取環保稅,全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每年60萬噸減少到幾萬噸;美國多年來堅持利用環保稅收政策促進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是,雖然汽車數量不斷增加,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卻比20世紀70年代減少了80%,空氣質量得到很大的改善。

庇古稅的優點

1、通過課程環境稅收,使負外部效應內在化,促進經濟效率提高。

通過徵收污染稅,會使污染企業面對真實的邊際社會成本(其私人成本和外部性成本之和),控制其過度生產,減少污染,讓資源向社會最適水平流動,從而達到帕累托有效配置。再則,由於環境稅使負外部效應內在化,會促進企業研發和應用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進行資源的合理開採、有效利用(含循環利用),節能降耗,並增強綠色低碳產品的競爭力。還有,如果環境稅引起非資源節約型和非環境友好型產品價格上升和需求下降,就有利於減少產品消費(或使用)環節的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

2、實行環境稅徵收與環境稅返還、結構性減稅相結合,能更好地使稅制結構體現稅收中性原則。

環境稅的徵收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和實現可持續發展,但也可能在某些方面產生扭曲效應。例如,單一實施環境稅會帶來累退性。又如,在需求的價格彈性不敏感時,環境稅稅負經轉嫁而引起相關產品漲價,會使勞動者實際購買力下降,勞動供給拐點前的供給意願和就業率降低。

為了更好地使稅制結構體現稅收中性原則,可以發揮環境稅對環境破壞的矯正性作用。與此同時,在保持適度宏觀微觀稅負的前提下,要實行必要的環境稅返還和結構性減稅,以減少稅制結構的扭曲效應和結構性資源錯配,促進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創新及其產生的「學習效應」和「溢出效應」,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綠色經濟,產生稅收「收入循環效應」,即勞動所得稅的降低有利於提高勞動供給拐點前的供給意願和增加就業。

徵收庇古稅的局限

庇古稅的實施難點在於,它的理想化動作,必須以稅收等於社會最優產出點上的邊際外部成本為前提,這就意味着我們必須了解污染損失的準確貨幣值。但這很困難,或者說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污染的影響不僅具有多樣性、流動性、間接性和滯後性,而且限於人類的認知水平,還具不確定性,而有的損失很難用貨幣來表示,譬如說物種的滅絕。因此,在實踐中,庇古稅缺乏可行性。一個變通辦法是,通過設定環境標準來替代理論上的最佳點,並以此為目標來設計稅率。現實中的污染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一思路。事實上,只要對污染行為徵稅,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產生庇古稅的作用,雖然稅負不能完全等同於理論上的理想水平,但若實際稅負與之越接近,則作用越明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