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座上走筆贈薛璩慕容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座上走筆贈薛璩慕容損》
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作品

《座上走筆贈薛璩慕容損》的作者是王維,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25卷第12首。這首詩就是席上應酬的詩作,表達了自己的志趣。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座上走筆贈薛璩慕容損[1]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創作年代;唐代

作 者;王維

作品原文

《座上走筆贈薛璩慕容損》

希世無高節。絕跡有卑棲。

君徒視人文。吾固和天倪。

緬然萬物始。及與群物(一作牧)齊。

分地依后稷。用天信(一作奉)重黎。

春風何豫人。令我思東溪。

草色有佳意。花枝稍含荑。

更待風景好。與君藉萋萋。

作品賞析

第一句就是說有"高節"的人世上很少,而在人煙斷絕的地方卻有身份低下情操高尚的人。下面一句,徒不知道是不是僅僅或者空,徒然之意,如果這樣理解就是說對方只重視人文(人事和學問吧),我卻追求與自然相順應。不過這樣解釋不是有點貶低對方誇耀自己的意思麼。

後面一句是說萬物的始端是多麼遙遠啊,後來群物都完備了。后稷和重黎都是上古時代傳說的人物,后稷主管農事,也好像是掌管土地的神,當然不是那種各處的土地神小老頭。重黎應指重與黎,為羲、和二氏之祖先。《書·呂刑》:"乃命重黎 ,絕地天通,罔有降格。" 孔傳:" 重即羲 , 黎即和 。 堯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時之官,使人神不擾,各得其序。" 這句也是說遠古時代的事。

下面兩句寫景,豫的意思是歡樂或者舒適的意思,這裡是使動用法吧。最後一句結尾,意思也很明了。這首詩就是席上應酬的詩作,表達了自己的志趣。

作品注釋

1、高節:高尚的節操。《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魯仲連者, 齊人也。好奇偉俶儻之畫策,而不肯仕宦任職,好持高節。" 唐 顧況 《哭從兄萇》詩:"立身有高節,滿卷多好詩。" 清 周亮工 《寄濰縣楊再蘧蔡漫夫於鳴岐》詩之二:" 箕山高節推徐幹,北海雄姿重孔融。"

2、卑棲: 漢語拼音:bēi qī 釋義:謂居於低下的地位。 唐皇甫冉《送田濟之揚州赴選》詩:"調補無高位,卑棲屈此賢。" 宋 范仲淹 《西溪書事》詩:"卑棲曾未托椅梧,敢議雄心萬里途。"

3、天倪:自然的分際。《莊子·齊物論》:"何謂和之以天倪?" 郭象 注:"天倪者,自然之分也。" 南朝 梁江淹《翡翠賦》:"遠人跡而獨立,擥天倪而為儔。"宋 王安石 《出城訪無黨因宿齋館》詩:"關外尋君信馬蹄,謾成詩句任天倪。" 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二:"有時意筆俱化,純任天倪,竟能略似 坡公 。"

4、后稷:(1). 周 之先祖。相傳 姜嫄 踐天帝足跡,懷孕生子,因曾棄而不養,故名之為" 棄 "。虞舜命為農官,教民耕稼,稱為" 后稷 "。《詩·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時維 姜嫄 ……載生載育,時維后稷。"《韓詩外傳》卷二:"夫闢土殖穀者 后稷 也,決江疏河者 禹 也,聽獄執中者 皋陶 也。" 唐 韓愈 《原性》:" 后稷之生也,其母無災。"(2).古代農官名。《國語·周語上》:"農師一之,農正再之,后稷三之。" 宋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人之才德,高下厚薄不同,其所任有宜有不宜。先王知其如此,故知農者以為后稷,知工者以為共工。"

5、重黎:(1). 重與黎,為羲和二氏之祖先。《書·呂刑》:"乃命重黎,絕地天通,罔有降格。" 孔傳:"重即羲,黎即和。堯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時之官,使人神不擾,各得其序。" 孔穎達疏:"羲是重之子孫,和是黎之子孫,能不忘祖之舊業,故以重黎言之。"《國語·楚語下》:" 顓頊 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 黎 司地以屬民…… 堯復育重黎之後,不忘舊者,使復典之,以至於夏商。"(2).亦作" 重蔾 "。指 顓頊高陽氏之後,為 帝嚳 高辛氏 火正。《史記·楚世家》:"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帝嚳﹞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 司馬貞 索隱:"今以 重黎 為一人,仍是顓頊之子孫者, 劉氏雲:'少昊氏之後曰重,顓頊氏之後曰重黎,對彼重則單稱黎,若自言當家則稱重黎。'"《隸釋·楚相孫叔敖碑》:"其憂國忘私,乘馬三年,不別牝牡,繼高陽、重蔾、五舉、子文之統。"《晉書·宣帝紀》:"其(司馬氏)先出自帝高陽之子重黎,為夏官祝融。" 章炳麟《答鐵錚》:"中國重黎司火,於火教本有因緣,郊之為祭,大報天而主日,此明以火為最上之神。"參閱清嚴傑經義叢鈔·重黎解》引陶定山說。

6、荑:同本義,引申之為草木嫩芽。荑,荑草也。《說文》。按,茅之初生也。自牧歸荑。――《詩·邶風·靜女》。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詩·衛風·碩人》。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孟子·告子上》。荑者,茅始熟中穰也,既白且滑。――《風俗通》

7、萋:草盛也。――《說文》。中庭萋兮鮮草生。――《漢書·外戚傳》

作者簡介

王維[2](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早年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業,後值政局變化無常而逐漸消沉下來,吃齋念佛。四十多歲的時候,他特地在長安東南的藍田縣輞川營造了別墅和在終南山上,過着半官半隱的生活。《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這首詩是他隱居生活中的一個篇章,主要內容是「言志」,寫詩人遠離塵俗,繼續隱居的願望。詩中寫景並不刻意鋪陳,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來,而淡遠之境自見,大有淵明遺風。

王維具有多種才藝,不同藝術相互滲透對其詩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以畫入詩,使其山水詩形成了富有詩情畫意的基本特徵。

王詩語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節奏富於變化,音韻響亮、和諧,具有音樂美。總之,王維的山水詩無論從詩的題材內容,還是詩歌的藝術丰采上都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3]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後人亦稱王維為詩佛,此稱謂不僅是言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更表達了後人對王維在唐朝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錢鍾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並且精通音律,善書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視頻

王維創作風格

王維:佛教的人生 人生的佛教

參考資料

  1. 《座上走筆贈薛璩慕容損》 詩詞古文網;
  2. 王維簡介 詩詞古文網;
  3. 王維詩人的簡介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02-21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