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延安高架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延安高架路(英語:Yan'an Elevated Road)是位於中國上海市的一條東西向高架快速路,是上海市「申」字型高架快速路網絡[1]中的「一橫」。高架東西向橫穿上海市中心城區,自虹橋路開始,由西向東基本沿延安西路、延安中路和延安東路修建。全線西起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東到外灘中山東一路,西端與外環滬青平立交相連,東端與延安東路隧道、外灘隧道相接,全長千米約14.5千米。高架路幅寬56-71米,設雙向6-8車道,設計時速60-80千米。

全線分三段建設完成,1996年率先建成的西段西起虹橋國際機場迎賓一路,東至內環高架路延安西路立交橋,全長5.88千米;1999年建成的中段西起內環高架路延安西路立交橋,東至南北高架路延安中路立交橋,全長5.56千米;1997年建成的東段西起南北高架路延安中路立交橋、東至外灘中山東一路,全長3.01千米。

歷史

早期規劃

1948年上海市都市計劃委員會編制的《上海市建成區幹路系統計劃》和1958年上海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院編制的《上海市高速幹道系統計劃》首先提出了上海需要建設快速道路,其中1958年規劃明確指出,為避免將車流導入中區、避免給市中心的建築處理帶來困難,不在延安路建設快速道路,因此80年代延安路一直未有建設快速道路的規劃:333-335。

20世紀80年代,上海市區車流量增長迅速,1985年全市道路容納量為機動車7.5萬輛,而實有機動車15.5萬輛:4。因此在1985年上海市規劃院編制了《上海市中心城高架汽車專用道系統初步方案》,方案中規劃建設設計時速60-80千米、寬4-6車道的快速道路,其中延安高架路作為「十字形骨架」的一部分提出,規劃東西向由318國道進入市區接延安路至外灘,西段規劃高架6車道,東段高架4-5車道。該方案在1987年7月年獲得了上海市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委員會的批覆同意,確定上海要建設「申」字型高架網,同時也納入了1986版《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

西段建設

延安高架路西段西起虹橋國際機場迎賓一路,東至內環高架路延安西路立交橋,全長5.88千米,另有機場匝道1.3千米,總投資12.62億元。高架寬25.5米,雙向6-8車道,設上下匝道12條,設計時速60-80千米。高架於1995年10月開建,並最終於1996年11月建成,是延安高架路三段中最先建成的一段。建成後,西段高架平均行車時速在62千米以上。

東段建設

延安高架路東段西起南北高架路延安中路立交橋、東至外灘中山東一路,全長3.01千米,總投資15.4億元。高架原設計為寬18米的雙向4車道,後部分路段改為雙向6車道,寬25.5米,設上下匝道10條,設計時速60千米。高架於1996年10月開建,並最終於1997年9月建成。建成後,東段高架平均行車時速在42千米以上。

中段建設

延安高架路中段西起內環高架路延安西路立交橋,東至南北高架路延安中路立交橋,全長5.56千米,總投資25.87億元。高架寬25.5米,雙向6車道,設上下匝道6對,設計時速60千米。高架建設前動遷居民5168戶,動遷單位521家,拆除各類建築物總計30萬餘平方米。高架於1998年6月開建,建設過程中考慮了對22幢9層以上高層建築的保護,並考慮了對重要宗教場所(如圓明講堂)和市級重點文保單位華東醫院、上海文藝會堂、中國福利會少年宮、上海展覽中心等重要建築的保護。最終高架於1999年9月建成通車,是延安高架路三段中最後建成的一段。

東段改建

東段原最後一個下匝道是進入中山東一路的延安高架路外灘匝道,匝道起於上海自然博物館老館處(高架橋跨編號K53跨),終於中山東一路鋼箱梁,共有40跨高架。由於車輛行駛於該下匝道時能飽覽浦江風光,左側是金色的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2],右側是東方明珠金茂大廈以及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樓群,同時該段高架在地面上看起來氣勢恢弘,素有「亞洲第一彎」美稱。為了配合外灘通道綜合改造工程,亞洲第一彎於2008年2月23日開始拆除,並於3月11日基本拆除完畢。2008年6月6日,該下匝道被完全拆除。2009年12月1日,新的外灘中山東路匝道開始啟用。

視頻

延安高架路 相關視頻

延安高架路
上海延安路高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