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建功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建功嶼島上豎立的鄭成功石像照片來自金門觀光旅遊網

建功嶼位於台灣金門縣。建功嶼又名董嶼、珠嶼、鰲嶼,位於金城南門的浯江溪口,面積約500平方公尺,是金門本島與烈嶼之間海面的衛哨,一嶼堅守如砥柱中流,「建功砥柱」因此得名。潮退時,除了可以看見潮間帶豐富的生物外,還能沿著石板道登上建功嶼,因此又被稱作金門版的摩西分海。島上豎立有鄭成功石像,彷彿在眺望故鄉福建南安;而位於石板道兩側高大的「牡蠣人」裝置藝術,亦別具特色,兩者都是遊客鏡頭下熱門的觀光景點[1]。 建功嶼是一座位於浯江溪出海口外海上的小島,不過隨著漲潮或退潮之差,會隱沒或露出花崗岩海底步道,而與金門本島相連,並可藉由步行登島,被譽為金門版「摩西分海」。相傳早年金門有百姓若罹患痲瘋病,就會被棄置在島上,任其自生自滅,因此又稱「痲瘋島」,1960年才由國軍更名為建功嶼。[2]


景點介紹

步道上的「牡蠣人」裝置藝術照片來自自由時報

位於金門的建功嶼面積約500平方公尺,扼浯江溪出海口,有如水手矗立船頭,地形險要特殊,有「浯江溪口的衛兵」和「董嶼(擋嶼)」之稱。漲潮時與金門本島隔海相望,宛若海上一顆明珠,古稱「珠嶼」;退潮時與本島相連。其中,在清朝末年及民初之際,此地曾被做為痲瘋病人隔離的場所,也被稱做「麻瘋島」。民國38年後為防止共軍從此進入,國軍部隊開始在此構築防禦陣地、部屬官兵,並於鹽分極高的礁石間填土灌溉、栽種樹木,形成今日花木扶疏的邀塞堡壘之景,建功砥柱,為目前台灣新十景之一。[3] 建功嶼曾於數年前受「莫蘭蒂」強颱襲擊,颱風過後立即進行勘災及封島進行復原工作,並已於107年2月重新開放上島。建功嶼退潮時距陸地約500公尺,是金門昔時「浯洲8景」,也是現代「金門新10景」,亦曾是日本影片「詐欺遊戲」、國片「戀夏38度C」場景;而島上設有鄭成功石雕地標高達9公尺,且聯結陸地的步道上立有芬蘭設計師的「牡蠣人」作品,讓整座島嶼充滿令人遙想深思且風格獨特的魅力感受,成為旅人的推薦景點之一。[4]

擁有金門版「摩西分海」之美譽

建功嶼擁金門版「摩西分海」之美譽照片來自ETtoday新聞雲

位於金門地區的建功嶼地處於金城鎮浯江溪口,是金門本島西南海岸與小金門之間連繫的哨站。其中,在漲潮時,建功嶼與金門相連的石板道會完全被海水淹沒,這時候的建功嶼看起來就像海中一座孤島;退潮後,石板道「浮現」,沿路可以看到潮間帶的濕地生態及鳥類,好運的話還可能看到有「活化石」之稱的鱟。也因為此種特殊的景象,而有金門版「摩西分海」之美譽。而建功嶼亦是金門地區觀賞夕陽的絕佳地點之一,遊客如果有機會到金門,可安排前往一探究竟。[5]

而據金門觀光處表示,每日退潮時建功嶼與金門本島之間的步道會浮現水面,短短一小時經過,海水漲潮又把那神秘步道淹沒,如同聖經裡摩西分紅海的神蹟故事,因此每天僅有兩次退潮機會可以踏浪登島。而這條長約500公尺串連本島與建功嶼的石板步道,配合潮汐時間每逢退潮之際便會慢慢浮現,沿路還可看到各種潮間帶溼地生態與各種海鳥,每年皆吸引大批的遊客來朝聖,也能讓人體驗大海為你開路的震撼。但提醒遊客要特別注意的是,因為每天退潮時間略有不同,遊客最好事先查清楚潮汐起落資訊,以免失望而歸,或者被困在島上;另外,石板道呈現濕滑現象及泥濘不堪,行走時要多加留意,避免滑倒及注意行走安全。[6]


視頻

【金門必去景點|建功嶼-台版摩西分海or天堂路?】

【空拍帶您一探神祕的建功嶼|金門宜勤廣告】

【門也能看到摩西分海奇景│建功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