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建立比較基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建立比較基礎是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文化術語。

漢字是民族靈魂的紐帶,在異國他鄉謀生,漢字[1]便是一種寄託,哪怕是一塊牌匾、一紙小條,上面的方塊字會像磁鐵般地吸引着你,讓你感受到來自祖國的親切。因為那中國人的情思已經濃縮為那最簡單的橫豎撇捺[2]

名詞解釋

建立比較基礎(establishing comparison basis)是指,使可比實例成交價格與估價對象價值或價格之間、各個可比實例的成交價格之間口徑一致、相互可比的處理。

建立比較基礎是對各個可比實例的成交價格進行標準化處理,統一其內涵和形式,包括統一財產範圍、統一付款方式、統一融資條件、統一稅費負擔和統一計價單位。

建立比較基礎的內容

當採用比較法進行估計時,第一步就是選取合適的可比實例,然後就是將這些可比實例的成交價格進行處理,即對成交價格的內涵和形式進行「標準化」,標準化後的成交價格與估價對象價值價格之間的口徑一致、互相可比。

建立比較基礎一般包括:(1)統一財產範圍;(2)統一付款方式;(3)統一融資條件;(4)統一稅費負擔方式;(5)統一計價方式。

一、統一財產範圍

統一財產範圍應對可比實例與估價對象的財產範圍進行對比,然後消除因財產範圍不同而造成的價格差異。

財產範圍不同的主要情形:

(1)房地產的實務範圍不同;

估價對象不含裝飾裝修的住宅,而可比實例是精裝修的住宅。

(2)含有房地產以外的資產;

估價對象含有特許經營權,而可比實例是「純粹」的房地產。

(3)帶有債權債務的房地產;

估價對象有水電費等餘款的房地產,而可比實例是「乾淨」的房地產。

(4)帶有其他權益或負擔的房地產。

估價對象是附帶入學指標,而可比實例是不帶此權益的房地產。

二、統一付款方式

由於房地產交易金額較大,許多情況財務的是分期付款方式,統一付款方式就是將可比實例不是在成交日期一次性支付清的價格,調整為在成交日期一次性付清的價格。

三、統一融資條件

統一融資條件是將可比實例在非常規融資條件下的價格,調整為在常規融資條件下的價格。

四、統一稅費負擔方式

可比實例的成交價格可能是正常負擔價、賣方淨得價或買方實付價;統一稅費負擔就是將不正常的成交價格(賣方淨得價或買方實付價)調整為正常負擔價,即買賣雙方各自繳納自己應繳納的交易稅費。

正常負擔價、賣方淨得價和買方實付價之間的關係和換算

正常負擔價-賣方應繳納的橈費=賣方淨得價

正常負擔價+買方應繳納的稅費=買方實付價

買方實付價=賣方淨得價+(買方應繳納的稅費+賣方應繳納的稅費)

賣方淨得價=買方實付價-(買方應繳納的稅費+賣方應繳納的稅費)

五、統一計價方式

統一計價單位包括統一價格表示單位、統一幣種和貨幣單位、統一面積或體積內涵及計量單位。

(一)統一價格表示單位

在統一為單價時,通常是單位面積的價格。例如,房地及建築物通常為單位建築面積或單位套內建築面積、單位使用面積的價格;土地除了單位土地面積的價格,還可為單位建築面積的價格,即樓面地價。

其他的比較單位。倉庫一一單位體積,停車場一一車位,旅館一一客房或床位,影劇院一一座位,醫院一一床位,保齡球館一一球道。

有些可比實例宜先修正、調整總價,再轉化為單價進行其他方面的修正、調整。

例如,估價對象是一套門窗有損壞的住宅,選取的可比實例的某套住宅的門窗是完好的,成交總價為90萬元。經調查得知,將估價對象的門窗整修或更新的必要費用為2萬元。則宜先將該門窗是完好的可比實例的成交總價90萬元,調整為門窗是損壞的總價88萬元(90-2=88),然後再將此總價88萬元轉化為單價進行其他方面的修正、調整。

(二)統一幣種和貨幣單位

將某一幣種價格換算為另一幣種價格,一般採用成交日的匯率。

如果先按照原幣種的價格進行市場狀況調整,則對進行了市場狀況調整後的價格應採用價值時點的匯率進行換算。(因為原幣種的價格,變成了價值時點的價格)

匯率一般採用國務院金融主管部門(國家外匯管理部門)公布的市場匯率中間價。

在統一貨幣單位方面,按照使用習慣,人民幣、美元、港幣等,通常都採用「元」。

(三)統一面積或體積內涵及計量單位

面積內涵——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使用面積下的單價。

建立比較基礎相關術語解釋 1、可比實例

可比實例是指交易實例中交易方式適合估價目的、成交日期接近價值時點、成交價格為正常價格或可修正為正常價格的估價對象的類似房地產等財產或相關權益。

2、成交價格

成交價格簡稱成交價,通常用貨幣來表示,一般也用貨幣來支付,但也可能用實物、無形資產或其他經濟利益來支付。因此,不能把金額簡單地理解為用貨幣支付的部分。成交價格是已完成的事實,因此賣方的要價、掛牌價、標價,買方的出價等都不是成交價格。成交價格可能是正常的,能反映真實的市場狀況;也可能是不正常的,不能反映真實的市場狀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