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異俗二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異俗二首》

作品名稱: 《異俗二首》

創作年代: 晚唐

文學體裁:詩

作者:李商隱

《異俗二首》是唐代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1]

李商隱的詩歌能在晚唐獨樹一幟,在於他心靈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來表現晚唐士人傷感哀苦的情緒,以及他對愛情的執著,開創了詩歌的新風格、新境界。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與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此外李商隱將含蓄、朦朧的表現手法運用到了極致,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2]

詩詞正文

作品注釋

①秦網:即指漁網。桂林郡秦代設置,故稱。

②越人迷信鬼神,故當地人多從事巫祝活動。

③獺祭:指打漁。《禮記·月令》:"孟春之月,獺祭魚,然後虞人入澤梁。"

④豬都:指豪豬。《桂海虞衡志》:"山豬即豪豬,身有棘刺,能振發以射人。"

⑤點對:檢點安排。連鰲餌:能一釣而連多鰲的餌。《列子·湯間》:"龍伯之國有大人,·····一釣而連六鰲。"

⑥南中多虎,當地民俗常求符以縛之。道家有制虎豹之符。

⑦賈生事鬼: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文帝向賈誼問鬼神之本事,此言當地儒生亦事鬼神。

⑧洪爐:指天地造化的自然之道。《莊子·大宗師》:"今一以天地為大爐,造化為大冶。"

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晚唐著名詩人,字義山,號玉溪(谿)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滎陽市)。 [3]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

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縣病故,死後葬於祖籍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4] 合稱為「溫李」。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5]

視頻

李商隱的詩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