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弗朗索瓦·德·克雷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弗朗索瓦·德·克雷基

馬里內侯爵
圖片來自搜狗百科
民族    法國克雷基家族

出生    1625年

逝世    1687年

性質    法國元帥

弗朗索瓦·德·克雷基騎士,馬里內侯爵François, chevalier de Créquy and marquis de Marines,1625年-1687年)法國元帥路易十四時代遺產繼承戰爭(1667∼1668)和法荷戰爭(1672∼1678)中戰功卓著的指揮官之一。[1]

簡介

他出生在軍事家族克雷基家族,克雷基家族可以追溯到10世紀。少年時代參加三十年戰爭,26歲時以戰功晉升旅長,不到30歲就成為中將司令。在第二次投石黨運動中,他由於忠於宮廷而博得路易十四的青睞。1668年,在路易十四包圍里耳期間,他指揮掩護陸軍,里耳投降後國王獎勵他元帥軍街,1670年,他侵占洛林公國領地。

在他的老司令蒂雷納被授與總元帥(marshal-general)之後不久,所有元帥都處於他的命令下。許多元帥不滿,尤其克雷基寧願流亡在外,也不願聽從蒂雷納指揮。蒂雷納死後和孔代親王退休後,他成了軍隊中最重要的將官。但他過度自信在Conzer Bruck遭到嚴重挫敗,並交出特里爾和之後囚禁自己。但在後來的法荷戰爭中,他指揮大膽而成功,繼承了蒂雷納和孔代的傳統,1687年2月3日他逝世於巴黎。

出生

弗朗索瓦·德·克雷基出生在10世紀就聞名法國的軍事家族克雷基家族,是查理二世·德·克雷基的第四子。[2]

早年

少年時代參加三十年戰爭,在1640年的阿拉斯圍攻戰初次上陣。1641-1647年在弗蘭德服役。1648年在託兒托薩圍城戰中立下戰功,1649年在卡塔羅尼亞任團長。投石黨運動中忠於政府。26歲時以戰功晉升旅長,1650年12月5日,在勒泰勒之戰中負傷,1651年在康布雷附近的艾斯科河橋之戰中再次負傷,1654年8月24日於阿拉斯負傷,1655年出任貝蒂那總督,不到30歲就成為中將司令。1656年7月16日在瓦郎謝納再度負傷。在弗蘭德,他率部攻占了幾座城鎮。

崛起

在第二次投石黨運動中,他由於忠於宮廷而博得路易十四的青睞。在1658年5-6月進行的敦刻爾克圍攻戰和隨後進行的沙丘之戰中跟着杜倫尼打敗了西班牙王子奧地利的堂·璜·何塞,1659年被封為馬里納侯爵。1661年任艦隊司令。同年財政總管尼古拉·富凱垮台後,他被解除一切職務並流放。1667年他被召回並再次受寵。1668年,在路易十四包圍里爾期間,他指揮掩護陸軍,在布魯日擊潰一支企圖解圍的西班牙軍隊。里爾投降後國王獎勵他元帥軍銜,1669年辭去艦隊司令一職。1670年,他侵占洛林公爵領地。 在他的老司令杜倫尼(蒂雷納子爵)被授與大元帥(marshal-general)之後不久,所有元帥都處於他的命令下。許多元帥不滿,尤其克雷基寧願流亡在外,也不願聽從蒂雷納指揮。

獨當一面

蒂雷納死後和孔代親王退休後,他成了軍隊中最重要的將官。1675年奪取迪南,但他過度自信在孔茨橋之戰遭到嚴重挫敗,被神聖羅馬帝國元帥洛林公爵查理四世·利奧波德所打垮。交出特里爾後被囚禁在帝都維也納。獲釋後,他繼續在萊茵與洛林的查理作戰,互有勝負。但在後來的法國-荷蘭戰爭中,他指揮大膽而成功,三次擊敗洛林的查理。

晚年

1679年在明登之戰中,擊敗勃蘭登堡軍隊,此次勝利促成交戰雙方於6月29日簽訂《聖日耳曼和約》,結束了法荷戰爭。1687年2月3日他逝世於巴黎。

評價

克雷基侯爵繼承了蒂雷納和孔代的傳統,作戰勇猛,沉着,而且對王室忠心耿耿。比蒂雷納和孔代更值得信賴。[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