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弗朗索瓦·毛里亞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弗朗索瓦·毛里亞克François Mauriac,1885年10月11日-1970年9月1日)出生於波爾多,法國小說家,散文家詩人,劇作家,新聞工作者。

他是《費加羅報》的社論撰稿人,屬於法國天主教作家的世系。

他從永恆的角度審視現代生活的醜陋現實。

他的主要小說是在不舒緩的緊張氣氛中進行的嚴肅,嚴肅的心理戲劇。

毛里亞克把每一個工作的核心放在一個虔誠的靈魂上,以解決罪惡,恩典和救贖的問題。

1952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的評語是「小說裡彌漫著人生的戲劇性,剖析了深刻的靈性反思與具備強烈的藝術性」 (for the deep spiritual insight and the artistic intensity with which he has in his novels penetrated the drama of human life)。[1]

1970年9月1日,弗朗索瓦·莫里亞克在巴黎CimetièreDE弗馬爾去世,被埋葬法國瓦勒德瓦茲。

生平

他的父親是一名銀行家,在他十八個月大時去世,留下五個孩子,由他的母親獨立撫養養大,弗朗索瓦是其中最小的一個。

1905年,畢業於波爾多大學文學系。。隨後成為一名獨立作家。

1909年,出版詩集《緊握的雙手》(Les Mainsjointes )

1922年,出版《痲風病人的吻》毛里亞克一舉成名。

他曾是Action法語支持者,在西班牙內戰期間向左轉,批評天主教徒對佛朗哥的支持。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住在馬拉加和巴黎的佔領區,並以化名Forez 出版了Le Cahier noir《黑色筆記本》。戰爭結束後,戴高樂任命毛里亞克為榮譽軍團高級軍官。

毛里亞克反對法國統治越南,並強烈譴責法國軍隊在阿爾及利亞使用酷刑的行為。

1950年和1956年,出版了莫里亞克全集,計十二卷。關於他的經歷 - 寫猶太人在二次大戰期間被大屠殺。

榮譽與獲獎

1926年,獲法蘭西古羅馬大獎賽。

1933年,成為法蘭西學院(AcadémieFrançaise)院士。

1935年,作品《愛的荒漠》獲得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

195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得主。[2]由於他在小說中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戲劇中的深刻的精神見識和藝術強度,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1958年,他被授予萊昂里昂d'honneur大十字勳章。

主要作品

詩集

1909年–《Les Mains關節》

1911年–《L'Adieuàl'Adolescence》

1925年–《握手》

1940年–《阿桑·勒桑》

傳記

1937年–《耶穌生平》

劇本

法國漫畫家ComédieFrançaise創作的劇本。

小說

小說,中篇小說和短篇小說 1913年–《鎖鏈的年輕人》

1914年- 《青春的東西》

1920年–《肉與血》

1921年–《優先權問題》

1922年–《對麻風病人的吻》

1923年–《火河》

1923年 -《敵人》

1925年 -《愛的沙漠》(榮獲法國古羅馬大獎,1926年。)在《愛的荒漠》裡,一對中產家庭中的父子同時愛上了小城裡人所共知的情婦瑪莉亞,父親作為一生勤奮工作的醫生,事業不俗,但家庭生活卻空虛寂寞,與妻子同床異夢;兒子沉溺巴黎夜生活,是個花花公子,也喜歡上了瑪莉亞。然而瑪莉亞並沒有選擇任何一人,她就是「愛的荒漠」。

1927年 -《特雷斯·德斯奎魯》

1928年–《德斯廷斯》

1929年–《TroisRécits》,共三集

1932年–《LeNœuddevipères》

1933年–《LeMystèreFrontenac》

1935年–《夜的盡頭》

1936年- 《黑色電影》

1938年- 《五個故事卷:泰雷茲桑切斯樂法學博士等》

1933年- 《酒店的瑟雷斯大街》

1941年–《法利賽人的女人》

1951年–《弱者》

1952年–《小悲慘》

1952年–《愛與無愛》

1954年- 《拉格諾》

1969年- 《青春期婦女》

1972年–《馬爾塔韋恩(死後出版)

視頻

弗朗索瓦· 莫里亞克 (FrançoisMauriac)-演講訪談(196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