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弘福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弘福寺,位於貴陽市黔靈山群峰中心,距城約1.5公里,是十方叢林,為貴州首剎,向有「黔南第一山」之稱。弘福寺於1672年(清康熙11年)由赤松和尚開創,「弘福」二字乃「弘佛大願,救人救世;福我眾生,善始善終之意;赤松是為本寺開山始祖,佛法為臨濟一系之正宗,乃禪門五宗之一。

中文名 弘福寺

地 點 黔靈山群峰中心

開創時間 1672年

開創人赤松和尚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貴州省貴陽市

開放時間 6:30-18:00

門票價格 5元

建議遊玩時長 1-2小時

適宜遊玩季節 3-10月是貴陽最佳旅遊時間

現任住持心照法師

歷史沿革

弘福寺位於貴州省貴陽市西北的黔靈山上,距市中心約1.5公里。弘福寺,為赤松和尚(1634-1706年)於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所創建。原寺中軸線上有山門殿、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兩旁有方丈苑、尊客寮、如意寮、廚倉、禪堂、雲水堂、戒堂等,占地約12000平方米,樓台亭閣,莊嚴肅穆,道場興盛,禪風大振,常住僧眾多達百餘人。赤松親訂《叢林清規八條》定為十方叢林,為貴州首剎。

民間傳說

赤松初創寺院,土地由信士羅妙德等人「施捨」,他蓋了一間茅蓬住在裡面,敬業精神感動了當地的地方官員,在他們的支持下,建成僧寮、大雄寶殿及山門。不久又購置數百塊田產,年收租1200石,常住僧眾三十人[1] 。寺院和僧眾非常富有,香火興盛,有「金方丈,銀知客」之說。赤松親訂《叢林清規八條》,定為十方叢林,為貴州首剎。赤松依照佛教叢林規章,設「兩序」,立「清規」、續「法派、掛單、傳戒」,收集佛教經典,很快成為全黔寺廟之冠。

寺內僧人

清乾隆四年(1739年)清廷頒贈《大藏經》一部給弘福寺,清雍正特許開期傳戒,民國期間這裡曾為貴州佛教會所在地[2] 。1929年果瑤法師於此創建貴州佛學院,曾任孫中山秘書之平剛曾在此講學,學僧八十餘人,為貴州培養了一批知識僧才。1905年至1946年,弘福寺曾傳戒18次,到1949年,共有赤松「法統」傳承12代,常住僧眾100多人,少時也有30多人。新中國誕生後,懷一法師主持法席,躬耕自食,修頭陀行。「文革」期間,僧人四散,寺由黔靈公園管理。1983年,弘福寺列為國務院公布的142座全國重點寺觀之一,同時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格局

弘福寺有三重建築,大雄寶殿(正殿)、觀音殿(中殿)、彌勒殿前(前殿),另配藏經樓、毗盧閣等。各殿閣朱牆碧瓦,恢宏巍峨,雕樑畫棟,曲廊迂迴,蔚為壯觀。更於寺外擴建經塔,龍壁,並有石獅、石幢、銅寶鼎、鐵鼎鐘鼓、幢幡寶蓋、金字匾聯等。設有法物流通處、素香齋、茶室;修復歷任方丈靈骨塔十餘座;新建貴州首座法華塔、開山祖師經念塔、九龍浴佛石壁、鐘鼓樓、天王殿、藏經樓、地藏殿、禪堂、齋堂、僧寮、尊客寮、方丈苑、碑廊等,登臨弘福寺之盤山古道「九曲徑」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赤松祖師開闢,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咸豐五年(1855年)兩度整修;新中國建立後,拓寬加固。全徑383級,沿途有「古佛洞」「洗缽池」「靈官亭」等古蹟;有「多行好事廣積陰功」「虎」「黔南第一山」「正法眼藏」等摩崖石刻。

文物古蹟

弘福寺於1983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弘福寺中保存着一批珍貴文物和古蹟:其中赤鬆開辟的九曲徑及摩岩石刻、徐霞客游過的古佛洞、赤松和尚紀念碑及歷代長老塔林、朱德、董必武及瞿脈嗣法門人參之德廣等百人書寫的詩詞碑廊、《龍藏》、清乾隆朝廷頒賜的《大藏經》(已佚),現存為原版翻刻本、《大正藏》、《中華大藏經》、《頻伽大藏經》、《藏文大藏經》、《房山石經》、赤鬆手著《黔靈山志》十二卷、《錦江禪燈》二十卷和《黔南會燈錄》八卷、懸于山門中鐘樓之頂鑄於明成化五年(1469年)的銅鐘、歷年來所收藏的百餘幅知名書畫家的珍貴作品。

視頻

貴陽黔靈山上的弘福寺,至今有300多年了貴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