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家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張家坤(?-1993年),出生在山東煙臺一個敬虔的基督徒家庭里,年少時即開始在「煙臺查經處」受教,在那裡潛心研讀聖經多年。後蒙神呼召,奉獻給主,在煙臺作青年學生工作。1948年,張家坤開始在中華基督徒布道會文字部工作,此後先後出版了《耶穌基督的真實》、《耶穌基督的生命》、《活水》等書,還編輯出版了五線譜版《聖詩》。她也常在《聖膏》,《布道會刊》,以及《浸會通信》等屬靈刊物發表文章。此外,她還曾在上海福音廣播電台製作和廣播「耶穌基督的真實」和「耶穌基督的生命」系列福音節目;同時也在上海江灣和南市的棚戶區拓荒布道,帶領聚會。其靈修著作《活水》幫助過無數心靈乾渴的人。該書系由其夫君謝模善編輯並寫序出版。

「基督徒」一詞多次出現在《新約聖經[1]》的書信部分,例如在《使徒行傳》第11章第26節、第26章第28節與《彼得前書》第4章第16節:從安提阿的教會聚集起首,他們被稱為基督徒;及後,希律亞基帕曾對保羅表示,「保羅少許的說話,便叫亞基帕作基督徒嗎!」。《彼得前書》里,彼得把「基督徒」與「受苦」連在一起,也指出「基督徒受苦,不是羞恥,而是榮耀上帝的事[2]」。

人物簡介

張家坤丈夫謝模善(中國家庭教會名牧)於抗戰勝利後,擔任上海浸信會書記和主日學高級總編輯,為浸信會書局主編兒童主日學七年半;後又出任中華基督徒布道會總幹事、主席。期間他先後主編了《布道會刊》、《聖膏》及《福音集錦》等書刊雜誌。

1956年5月,中華基督徒布道會被強行關閉。5月28日,謝模善因拒絕參加由中共政府授意發起的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簡稱「三自」)而被捕入獄,此後度過了長達23年多的牢獄和勞改生涯。期間他曾遭受酷刑,經歷了九死一生。張家坤亦難逃厄運,於1960年以反革命罪被關押,判管制。

文化大革命期間,張家坤受到殘酷迫害,曾被抄家數次。1968年她被趕到上海北京東路一間只有6平方米的陰暗潮濕的小黑屋裡居住。屋內終日見不到陽光,只有一扇門通到黑暗走廊,因此白天也要開着燈。小黑屋四面水泥牆都發了霉,張家坤就找來報紙糊上;一個小竹書架上擺放着鍋碗和生活用品;一個小茶几是飯桌;一個木貨箱裡面裝衣物,上面就是睡覺的床。除去住院和在外地養病,張家坤在這裡生活了十多年。而且被嚴格看管着,幾乎完全失去自由。每天出門要報告;來往信件要先上交檢查過目;更難受的多次被拉出去接受批鬥打罵。

與人的交往斷絕,卻不能阻斷她與主在愛中相交。小黑屋雖黑,卻充滿了世人看不見、從天上來的亮光和恩典。小黑屋成了神塑造雕琢祂合用器皿的工場,是神光照、潔淨、磨練、造就祂兒女,使之生命更趨成熟、重新得力之地。因此張家坤能以神的愛與微笑面對鬥爭她、打罵她的人群,將批鬥會變成持守基督信仰與為主作見證的場合。

苦難成就了神的美意。與世隔絕的環境,反使張家坤能夠專心「從救恩的泉源歡然取水。」(賽十二3)雖然許多年看不到聖經,但多年來背誦牢記在心的神的話語,加上聖靈的感動和幫助,成為她力量和亮光的來源,使她寫作的靈感涌流不斷。由於患有嚴重的眼疾,張家坤都是趴在床上,手拿放大鏡,在昏暗的燈光下書寫的。就在這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她在小黑屋中完成了好幾本書的綱要和初稿。

中國改革開放後,張家坤直到1982年底才獲得平反,被摘掉反革命帽子,解除管制。在相當一段時間裡,她以教授鋼琴養生。1987年,張家坤得以移居美國加州,最後於1993年11月17日安息主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