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家灣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家灣鄉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張家灣鄉

所屬地區: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張家灣鄉,隸屬於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地處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東北部,東與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大廟鎮相鄰,南與郭家灣鄉毗鄰,西與新撥鎮相連,北與三義永鄉接壤, 區域面積128.78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全鄉常住人口3411人(第七次人口普查) 。 民國時,屬圍場縣第五區。1950年3月,屬第八區。1983年12月,撤銷公社,建張家灣鄉。1986年9月,改為張家灣滿族蒙古族鄉。1989年6月,復為張家灣鄉。 截至2020年6月,張家灣鄉下轄4個行政村。 2018年,張家灣鄉有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4個。 [1]

位置境域

張家灣鄉地處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東北部,東與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大廟鎮相鄰,南與郭家灣鄉毗鄰,西與新撥鎮相連,北與三義永鄉接壤, 區域面積128.7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張家灣鄉地勢西高東低。境內最高峰大素汰梁,位於巴頭溝村,海拔1754.7米;最低點位於張家灣村,海拔924米。

氣候

張家灣鄉多年平均氣溫3.9℃,極端最低氣溫-40.1℃,極端最高氣溫37℃。無霜期年平均110天。年平均降水量440毫米。

水文

張家灣鄉境內最大的河流為陰河,自西北向東南流經境內寶元昌、張家灣村,長15千米,流域面積94.98平方千米。其次巴頭溝河,自西南向東北流經境內,境內長10千米,流域面積33.8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張家灣鄉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冰雹、低溫、霜凍等。最嚴重的一次雹災發生在2010年7月,境內所有行政村不同程度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0.55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650萬元。

自然資源

張家灣鄉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螢石、玄武岩,已開採的有螢石。其他自然資源有雉雞、野兔、蘑菇、榛子樹等野生動植物。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張家灣鄉轄區總人口521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7人,城鎮化率2.82%,另有流動人口31人。總人口中,男性2744人,占52.6%;女性2473人,占47.4%;18歲以下1066人,占20.43%;19~35歲1253人,占24.02%,36~60歲2236人,占42.86%;61歲以上662人,占12.6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428人,占46.54%;有滿、蒙古2個少數民族,共2789人,占53.46%;超過千人的有滿1個少數民族,共1847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66.22%。2011年,人口出生率9.97‰,人口死亡率10.73‰,人口自然增長率-0.76‰。 2017年,張家灣鄉常住人口3681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根據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結果,張家灣鄉常住人口3411人,占全縣總人口的0.81%。

經濟

綜述

2011年,張家灣鄉財政收入完成134.95萬元,比上年增長3.40%。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1.42萬元,比上年下降13.28%。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61.65萬元,增值稅6.96萬元,企業所得稅33.81萬元,個人所得稅28.88萬元。人均財政收入258.67元,比上年增長3.50%。農民人均純收入2680元。

農業

張家灣鄉有農業耕地面積2.66萬畝,人均5.10畝;林地面積11.49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0.54億元,比上年下降18.50%。糧食作物以馬鈴薯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0.21萬噸,人均404.45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花卉、蔬菜。2011年,花卉中萬壽菊種植面積1500畝,產量0.60萬噸;蔬菜種植面積0.96萬畝,產量2.20萬噸,主要品種有胡蘿蔔。 張家灣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0.83萬頭,年末存欄0.38萬頭;羊飼養量0.40萬隻,年末存欄0.21萬隻;牛飼養量頭0.32萬頭,年末存欄0.19萬頭;家禽飼養量6.65萬羽,上市家禽3.70萬羽;生產肉類0.03萬噸;禽蛋0.01萬噸,鮮奶13噸;畜牧業總產值1878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4.82%。 截至2011年末,張家灣鄉累計造林6.02萬畝,其中防護林3.18萬畝,經濟林1.83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0.80萬株,森林覆蓋率31.16%,活立木蓄積量23.85萬立方米。2011年,果樹種植面積1.01萬畝,產量1.50萬噸,主要品種有小蘋果、杏。2011年,名優特、綠色環保農產品有馬鈴薯、胡蘿蔔、小蘋果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