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芝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芝庭(1944年-),民營企業家,出生於河南鎮平,現任貴州神奇集團董事局主席、光彩事業發起人之一、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常委。

1979年,承包興義製藥廠的土黴素車間。1984年,承包瀕臨倒閉的興義製藥廠,1987年3月10日,創辦神奇集團的前身——興義日化廠。1990年,組建貴州神奇製藥有限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個進入藥品生產的民營企業家。

2018年10月24日,張芝庭入選《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名單》[1]

人物經歷

1984年張芝庭承包了瀕臨倒閉的興義製藥廠,他從中摸索出一些經營管理的竅門。

1985年,他承包了一個破產的工廠,然後開發了一種醫治運動員扭傷的藥膏和一種治療咽炎的藥片。掘得第一桶金。

1990年,貴州神奇製藥有限公司誕生了,張芝庭成為中國第一個進入藥品生產的民營企業家。

1992年,張芝庭就開始探索在中國貴州,如何才能切實幫扶貧困群體走上富裕的道路

1993年至1996年,他先後出資280萬元幫助貴州特困地區荔波、瑤山農民種植金銀花、養殖黑山羊、修建飼料廠,立足貴州實際情況幫助貧困地區農民發展生產。

張芝庭靠開發貴州的中藥而使「神奇集團」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中藥生產企業之一。「神奇集團」還涉足酒店業,並在貴陽有一個購物中心

擔任職務

張芝庭是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和貴州工商聯會長[2]

中國400富人榜第57名。

傳奇故事

創造「神奇」的傳奇人物張芝庭,在1963年還是一個教書育人的老師,30年後,他已經成為一個大型企業的老總,擁有資產12億,名列中國百富榜。

張芝庭是一個非常低調的富翁,雖然身家達10億以上,並且當選全國政協常委,但無論在報刊、雜誌、電視還是網絡上,都很少有他的名字出現。這給外人了解、認識他和他的「神奇」都造成障礙,我們也只能憑藉僅有一點點資料為讀者提供這個神奇之神的人物冰山的一角。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黔南的街頭巷尾出現了一種近似於鹽水瓶裝的藥劑。幾塊錢一瓶藥倒進腳盆里,加上水,然後把爛腳丫放進去泡上幾十分鐘,然後這一年,甚至幾年,都不用再遭受「香港腳」的折磨。這藥的名字叫「腳癬一次淨」,是張芝庭的企業推上市場的第一個產品

據說,張芝庭的父親曾是一名鄉村醫生,張芝庭應該是先做教師,然後才當的兵,因為文化不錯,又有家傳,他在部隊中做了連隊的衛生員。

終年把一雙腳套在解放鞋裡的士兵們,最常見的疾患大概就是「腳癬」了。是家傳秘方,還是自行研究,已經不得而知,總之,熱心的他就是用這種神奇的藥水,為他的戰友們治癒了一雙雙「爛腳丫」。戰友之間沒有更多的客套,最多就是在他的肩頭上拍打一下,順便開句玩笑:行啊,有這瓶「洗腳水」,退伍後不愁沒飯吃!張芝庭一笑了之,他還沒有想到要靠這劑藥水吃飯。退伍回家,到過山外、見過世面的人似乎就不再安於過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淡且貧窮的日子了,他開始憑着在部隊上學習鑽研到的醫術為別人治療一些頭痛腦熱的毛病。不得不承認張芝庭非常聰明,他邊干邊學,邊學邊干,醫術日益提高,在那個偏遠山鄉,他成了遠近聞名的高人。到八十年代,張芝庭已經算那個時候了不起的「萬元戶」,而且走進了城市

198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和朋友吃飯聊天時,張芝庭從朋友的口中得到一個消息:那朋友所在的國營藥廠瀕臨倒閉,政府準備將企業承包出來。但是在那個廠里,習慣了大鍋飯的人缺乏風險意識,沒有一個人願意站出來。

張芝庭感覺到自己的心動了。朋友把話說完,其他幾個人的視線也全部轉向張芝庭。他當然知道大家為什麼看着他。

但張芝庭不是性格外向的人,他需要好好地掂量掂量。這一夜,張芝庭失眠了,望着窗外黑漆漆的夜空,把自己放到一杆看不見的秤上稱來稱去,朦朧之中,他意識到決定一生命運的關鍵時刻來到了。

後面的故事似乎不用再說,當過兵的人,骨子裡原本就不怕衝鋒陷陣流血犧牲。假如他那一夜決定退縮,就不可能會有今天的張芝庭。結果是,他以極優惠的條件承包了那爿沒人願意承包的工廠。自然,當兵的人也不會冒險胡來,他設計好了「作戰方案」,將那劑屢試不爽的藥水作為攻占市場的利器。不用細算,張芝庭知道中國的「爛腳丫」有多少,而治療這個毛病的藥是多麼地缺乏。他為這個藥水起了一個並不很妥貼的名字「腳氣香露」。好在那個年代是只管療效,不問其他,「香露」一經投入市場立即就引起極大的反響,人們只需要幾十分鐘,就感受到原先的痛苦一點點地消失、不見了,還有什麼靈丹妙藥能夠有如此的效果?市場很快向張芝庭敞開胸懷,那一年,他輕輕鬆鬆就站穩了腳根,創下了這個廠「史無前例」的13萬元產值。13萬元,在20多年前,大約可以買下一幢如今100多萬的大樓。

視頻

張芝庭 相關視頻

對話張芝庭,從平凡走向神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