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西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西三(1905-1976)河南省南樂縣梁村鄉梁村街人。一九三七年參加八路軍。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任河北成安縣縣長,冀南軍區第三軍分區副司令員,冀南軍區司令部參謀處處長,第三軍分區參謀長,冀南軍區獨立第五旅參謀長,副旅長,晉冀魯豫軍區第十縱隊二十九旅副旅長,桐柏軍區第二軍分區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五十八軍參謀長,河南軍區軍政幹部學校副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政大學第一分校校長,中南軍區防空部隊司令員,廣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中國民航總局副局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76年1月病逝。[1]

張西三
出生 1905
河南省南樂縣梁村鄉梁村街
逝世 1976年1月31日

個人履歷

張西三(1906年~1976年) 名漢傑,以字行世。南樂縣西梁村人。1924年考入大名直隸省立第七師範學校(即大名七師)。

1926年,張西三因祖父患重病,家業無人操持,-輟學返鄉。一面操持家業,一面興辦教育。先後擔任村學董、學區區聯學董(管轄11個村的小學),號召群眾送子女入學。校舍不足,他帶人將廟中神像拆除,廟堂改為課堂。張西三創辦"醒南第五女校",任校長;又創"民眾夜校",幫助成年人學習。

1930年,張西三當選為村長後,組織打更隊,禁煙拒毒,並實行治安聯防。

1936年8月,張西三被委以守望隊第72聯隊長,負責管轄梁村以北數村的民間治安聯防,抵禦"土匪"襲擊。[2]

抗日時期

張西三任八路軍直南第四支隊第三中隊副隊長、支隊司令部作戰參謀、參謀長,河北省成安縣縣長,冀南軍區第三軍分區副司令員、參謀長,新編第八旅司令部參謀主任,大名軍分區路南支隊政治委員,冀南軍區司令部參謀處處長,第三軍分區參謀長。

解放時期

張西三先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冀南軍區司令部參謀長,第九軍分區參謀長,冀南軍區獨立第五旅參謀長、副旅長,晉冀魯豫軍區第十縱隊二十九旅副旅長、教導團團長,桐柏軍區第二軍分區副司令員,桐柏軍區副參謀長,第四野戰軍五十八軍參謀長,河南軍區軍政幹部學校副校長。參加過宛(南陽)東戰役,受到桐柏軍區的通電錶揚。1949年參加渡江戰役,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張西三歷任中南軍政大學第一分校校長,河南省軍區參謀長,中南軍區防空部隊司令員,廣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中國民航總局副局長。

榮譽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3]

人物生平

抗日戰爭之前

1905年,出生於河南省南樂縣梁村一個地主家庭。

1924年,考入大名七師。在校期間,他受進步思想影響,閱讀了大量革命書刊,思想有了很大轉變。

1926年,因家遭不幸,離校回鄉,在家鄉創辦了醒南第五女校和民眾夜校。後相繼任村長、守望隊聯隊長。

1936年,任國民黨南樂縣第七十二聯隊守望隊長。曾協同中共黨員劉大風、劉漢生等人組織暴動,但未成功。

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10月,張西三帶領部分守望隊員參加了八路軍游擊隊(後稱西支隊),初任三中隊隊長,後升為作戰參謀、參謀長等職。

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這年正是日本侵略者侵占成安、製造駭人聽聞的「成安慘案」的第二年,張西三受上級委派,來到成安縣就任第一任抗日縣長。

1938年6月,成安縣抗日政府正式成立,面對惡劣的環境,他和中共成安縣縣工委其他同志一起,克服困難,開展工作,先後建立起了戰委會、婦救會、青救會等抗日組織,在全縣5個區建立了區抗日政權;舉辦了各種學習班,培訓抗日人員,使許多村莊建起了抗日政府。隨後,又組建了成安縣抗日游擊大隊,由他兼任大隊長,依靠群眾的支持,在大平原上與敵周旋,開展起游擊戰爭。8月份,中共成安縣委成立後,張西三兼任縣委統戰部長,積極爭取各方面力量進行抗日,在全縣建立和擴大了抗日統一戰線。

正在抗日活動進行的如火如荼之時,李家疃出了一個漢奸董慶章(外號董老慶),他與日軍勾結殘害抗日人員。

1939年,農曆正月十六傍晚,張西三帶領政府工作人員和一個中隊100餘人前去李家疃,準備趁節日董慶章在家之際,將董慶章捉拿歸案,卻被狡猾的董慶章嗅出風頭,暗暗勾結日軍將張西三一行包圍在董家。張西三沉着冷靜地指揮戰鬥,殲敵70餘人。由於敵人火力過猛,張西三不幸肺部中彈。他命令大家:「你們不要管我,趕快突圍。」但戰士們怎忍心丟下他不管,都爭着要背他一同撤出。為避免更大的損失,張西三強制命令大家快撤。當戰士們突圍後,他忍着傷痛慢慢向村外爬去,途中與十幾個鬼子相遇,他遇險不慌,裝死躺下。騙走敵人後,以堅強的毅力爬行了三、四里路,直到家疃一個戰士的家中,被大家救起。之後繼續與敵人周旋、鬥爭,給敵人以沉重打擊。 [4]

1939年10月,張西三調至三分區任參謀長,後任冀南軍區參謀長,後歷任冀南軍區一分區路南支隊政委,冀南軍區一、二分區參謀長,冀南軍區參謀處長等職,轉戰冀南大地。

抗日戰爭勝利後

張西三率部隊參加豫北戰役,並挺進大別山。

1946年9月,張西三調任冀南軍區九分區參謀長。

1947年3月,冀南軍區獨立第五旅建立,張西三任旅參謀長,配合野戰部隊轉戰冀南、豫北,在解放楚旺、崔家橋、安陽等戰鬥中,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7月,冀南獨五旅改編為十縱二十九旅,張西三任副旅長,後調任二縱四旅副旅長。12月,部隊挺進桐柏山,張西三任桐柏軍區二分區副司令員、桐柏軍區副參謀長,指揮部隊配合劉鄧大軍粉碎蔣介石對大別山區的"重點清剿",為建立和鞏固桐柏解放區做出了貢獻。

1949年3月,桐柏軍區各部隊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五十八軍,張西三任副參謀長,參加渡江戰役。5月,張西三調任河南省軍區軍政幹校副校長,後歷任中南軍區軍政大學第一分校校長、河南省軍區參謀長。

解放以後

1952年,任中南軍區防空司令員,1957年調任廣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1955年,張西三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解放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解放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1957年,調任廣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

1962年,張西三任中國民航總局副局長,主管人事、基建、黨務等工作。期間,他積極工作,顧全大局,狠抓民航內部實行經濟核算和節約油料的企業典型,通過以點帶面,推動全民航系統的增產節約,為國家節約了大量資金。

1966年以後,「文化大革命」中,同江青、林彪死党進行了英勇鬥爭。 "文革"中,張西三遭長期迫害,被遣送到安徽屯溪機場"勞動改造",身心受到嚴重摧殘。

1971年林彪-集團滅亡後,張西三得以回京,臨時擔任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修建指揮部總指揮。

1975年10月,張西三復任中國民航總局副局長。此時,他正在住院治病,瞞着醫生、護士打電話給辦公室工作人員,要他們將近期文件、資料送醫院閱讀。

1976年1月31日,張西三病逝於北京,終年70歲。空軍政治部批准他為革命烈士,其骨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