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彭玉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彭玉平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彭玉平江蘇溧陽人,文學博士,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珠江學者特聘教授。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遺產》、《中華文史論叢》等刊物發表論文120餘篇,出版《詩文評的體性》、《人間詞話疏證》、《中國各體文學學史·詞學卷》著作多部,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多次。研究專業為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方向為古代詩文與詩文批評,目前側重詞學研究。

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民 族 ---- 漢族

出生地點----江蘇溧陽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全國寶鋼教育優秀教師獎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學位/學歷----博士

專業方向----文學

學術代表作----《詩文評的體性》、《人間詞話疏證》、《中國各體文學學史·詞學卷》

人物經歷

彭玉平,199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2002年在中山大學破格晉升教授,2003年被遴選為博士生導師。2004年入選教育部首屆新世紀優秀人才[3],2006年被列為廣東省省級學科帶頭人(千百十工程),2011年獲全國寶鋼教育優秀教師獎,2012年被聘為珠江學者特聘教授。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遺產》、《中華文史論叢》等刊物發表論文120餘篇,出版《詩文評的體性》(北京大學出版社)、《人間詞話疏證》(中華書局)、《中國各體文學學史·詞學卷》著作多部,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多次。

正獨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宋代樂語研究》、《王國維詞學與學緣研究》等2項,同時擔任一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的子項目負責人和一項教育部重大項目子項目負責人。

學術兼職:中國詞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近代文學學會理事,中華詩教學會理事、副秘書長,廣東省古代文學研究會理事,廣東省古代文論研究會理事。研究專業為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方向為古代詩文與詩文批評,側重詞學研究。

開設課程

本科課程: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古代文學史(三)、詞學研究

碩士課程:中國文學批評史、古代詩文理論研究

博士課程:中國古代典籍研究、中國文學史專題研究、古代文論、古代詩文專題研究

學術講座

講座題目 時間 地點
漫談"文人相輕" 2004-10-18 廣東第二師範學院
得意忘言與中國古代詩歌 2006-11-16 韓山師範學院
得意忘言與中國古典詩詞 2007-06-26 惠州學院豐湖校區
得意忘言與中國古典詩詞 2008-12-10 中山大學北校區
中國古典詩詞之神韻 2010-11 湖南農業大學人文講壇262期
中國古典詩詞之神韻 2012-03-13 中山大學附屬中學
王國維與梁啓超 2010-11 湖南農業大學人文講壇第263期
生命悲歌與詩意吟唱 2007-12-20 中山大學懷士堂
生命悲歌與文學經典 2011-10-28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
中華傳統文化節開幕式講座 2012-06-05 申在俊 廣西民族大學
追尋中山大學的文化足跡 2011-10-17 中山大學中文堂,校史活動月之"校史講座"
彭玉平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主要著作

《中國各體文學學史·詞學卷》,山西教育出版社2012年

《詩文評的體性》,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人間詞話疏證》,中華書局2011年

《中國古典詩學研究》,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

《唐宋名家詞導讀新編》,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年

《唐宋名家詞導讀》,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

《人間詞話》(王國維著,彭玉平評註),中華書局2010年

《白雨齋詞話》(陳廷焯著,彭玉平導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山高水長--中山大學文化研究》(吳承學主編,彭玉平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詹安泰文集》(吳承學、彭玉平編),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年

《宋遼金元文學史》(與羅斯寧合編著),中山大學出版社1999年

《蘇辛詞精萃》(與劉興暉、袁志成合選評),花城出版社2008年

《中國詩學》(第二),東方出版中心1999年

《中國文體學研究叢書》(吳承學、彭玉平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參加編寫著作:

《中國歷代詩詞曲論專著提要》,北京師院出版社1992年

《中國文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7月

《古代文論名篇選讀》,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年7月

《中國古代文學史》(獨立,教輔,14萬字) ,中山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

《呻吟語譯註》、《圍爐夜話譯註》,浙江大學出版社1994年

個人作品

●詞學史上的"潛氣內轉"說∥《文學評論》2012年第2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2年第7期全文轉載

●王國維與陳寅恪的結構、文體與文學觀念∥《文學遺產》2012第6期

●境界說與王國維的語源與語境∥《文史哲》2012年第3期∥《2012年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馬來亞大學2012年8月版

●《人間詞話》英譯兩種平議--以李又安譯本為中心∥《社會科學戰線》2012年第9期

●"群"與孔子《詩》學之關係∥《中山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第9期轉載

●唐圭璋先生與近現代詞學源流與譜系∥《南京師大學報》2012年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第5期轉載

●生命悲歌與文學經典∥《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12年第4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2年第5期轉摘

●《清嘉道年間女性的詩學研究》序∥聶欣晗《清嘉道年間女性的詩學研究》,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年版

●《明清桐城方氏家族及其詩歌研究》序∥宋豪飛《明清桐城方氏家族及其詩歌研究》,黃山書社2012年

●《人間詞話》簡評∥《詞學檔案》,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

●《論寄託》簡評∥《詞學檔案》,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

彭玉平

來自 邵陽學院 的圖片

●憂與生來詎有端:王國維詞與其人生哲學之關係∥《文史知識》2012年"詩詞中國特刊"

●龔自珍與常州詞派(與習婷合作)∥《求是學刊》2012年第4期

●《王國維全集》的編纂:歷史回顧、當下需求與後續尋訪∥《學術研究》2012年第10期

●王國維詞學研究的困境、轉境與進境--彭玉平教授訪談錄(彭玉平、黃春黎)∥《語文教學與研究》2012年第11期

●論詞之"哀感頑艷"說∥《文學遺產》2011年第4期

●王國維哲學、宗教觀念與"人生"詩學∥《武漢大學學報》2011年第2期∥《中國社會科學報》第184期(2011年5月3日)第20版轉摘

●論陳寅恪的生命詩學 ∥《中山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1年第四期轉載

●《人間詞話》手稿結構論∥《江海學刊》2011年第2期

●新發現王國維致沈曾植手札七通考釋∥《學術研究》2011年第2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近代史》2011年第6期全文轉載

●詞學史上的"盡頭艷語"論(與王衛星合作)∥《求是學刊》2011年第5期∥《高等學校學術文摘》2011年第6期摘轉

●王國維《文學小言》研究∥《河南師範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

●王國維語境中的"人間"考論∥《徐州師範大學學報》2011年第6期

●王國維與陳寅恪文化遺民心態辨析∥《廣州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

●論西漢的論體文創作(與劉石泉合作)∥《煙臺大學學報》2011年第2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1年第8期全文轉載

●王國維《人間詞話》手稿的標序與圈識∥《詞學》第25輯(2011.6)

●私誼與追思:王國維與陳寅恪∥《傳記文學》2011年第8期

●人間詞話手稿疏證自序∥《詩詞學》第二輯,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人間詞話手稿疏證跋∥《詩詞學》第二輯,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康熙與清初文壇序∥黃建軍《康熙與清初文壇》,中華書局2011年

●王國維與陳寅恪的中西文化觀念 ∥《安徽大學學報》2011年第5期

●王國維《詞錄》考論∥《文學遺產》2010年第4期

●論王國維與沈曾植之學緣∥《中山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歷史學》2010年第6期全文轉載

●論沈曾植之詞學思想∥《江西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文學遺產》(網絡版)2010年1期

●杜詩變調與詞體內質--以《風雨看舟前落花戲為新句》三首為考察中心∥《閱江學刊》2010年第4期

●清代詞學的《詩》學話語(與陳桂清合作)∥《煙臺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

●人間詞話手稿札記(二)∥《國學學刊》2010年第2期

●人間詞話手稿札記(三)∥《國學學刊》2010年第3期

●人間詞話手稿札記(四)∥《中國韻文學刊》2010年第2期

●從《人間詞話》手稿的徵引文獻看其詞學淵源∥《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31輯

●王國維對《人間詞話》手稿的刪訂略論∥《文學與文化》2010年第4期

●海山居集序∥《詩詞》2010年第14期

彭玉平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人間詞話手稿四論∥《安徽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

●《靜庵藏書目》與王國維早期學術∥《復旦學報》2010年第4期

●論王國維隔與不隔說的四種結構形態及周邊問題∥《文學評論》2009年第6期

●被冷落的經典--論《盛京時報》本《人間詞話》在王國維詞學中的終極意義∥《文學遺產》2009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9年第6期全文轉載

●《花間集序》與詞體清艷觀念之確立∥《江海學刊》2009年第2期∥《高等學校學術文摘》2009年第3期摘轉

●唐宋語境中的"以詩為詞" ∥《復旦學報》2009年第5期∥《文學遺產》(網絡版"論文選粹")2011年第2期轉載

●論葉恭綽的清詞編纂與研究∥《南京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王國維與梁啓超∥《中山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文學遺產》網絡版2010年2期轉

●王國維與龔自珍∥《汕頭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收入《龔自珍與二十世紀詩詞研討會論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9年12月

●一個文本的戰爭∥《河南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新華文摘》2009年第17期摘轉

●朱光潛與解讀《人間詞話》的西學立場∥《蘇州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文史知識》轉摘

●嶺南文化:文化受容與文化轉境(筆談)∥《華南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

●人間詞話手稿札記(一)∥《國學學刊》2009年第3期

●《人間詞話》:從文本疏通到價值認同∥《詞學》第21輯(2009年6月)∥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9年第12期全文轉載

●解說與辯難:三四十年代《人間詞話》範疇研究∥《詞學》第22輯(2009年12月)

●陸機《文賦》之用心考論∥《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28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

●梁啟勛《詞學》與王國維詞學之關係∥《清代文學研究集刊》第二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關於《靜安文集》的一樁公案∥《清華學報》2009年第1期∥《文學遺產》網絡版2009年第1期轉載

●方孝岳的中國文學批評研究∥《文藝理論研究》2008年第6期

●盛京時報本《人間詞話》校訂並跋∥《中山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

●關於《殷虛書契考釋》的一樁公案∥《中州學刊》2008年第6期

●俞平伯與《人間詞話》的經典之路∥《學術研究》2008年第2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8年第6期全文轉載

●許文雨《人間詞話講疏》研究∥《詞學》第19輯(2008年6月)

●蒲菁《人間詞話補箋》研究∥《中國韻文學刊》2008年第3期

●以忠實之心著樸實之文--評《中國詩論史》∥《光明日報》2008年6月10日

●陳鍾凡與中國文學批評史學科之創立∥《嶺南學》第一輯,中山大學出版社2008年

●不要輕易對詩歌說"不"∥《當代詩詞》2008年第3期

●宋代家族與文學關係研究的拓荒之作∥《北京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民國時期的詞體觀念∥《文學遺產》2007年第5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8年第一期轉載∥《文史知識》2007年第11期摘要轉載

●倚聲之源流與體制考論∥《江海學刊》2007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7年第6期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7年第2期摘登

●陳廷焯〈騷壇精選錄〉初探∥《文學評論叢刊》2007年第2期

●音情之悲與詞體之尊--李清照〈詞論〉新探》∥《中山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新華文摘》2007年第16期摘登論點∥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7年第11期全文轉載

●王國維詩學與詞學之關係--兼論晚清"詩話"對"詞話"的介入方式及其學術意義 ∥《詞學》第18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

●李清照論詞的故實與富貴態略釋∥《湖南社會科學》2007年第3期

彭玉平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甄綜百家學說,別裁詞論歷史∥《汕頭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

●邱世友教授的詞學研究業績∥《中山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倒卷百年研究,繅演學術經典∥《中國文學研究》第8輯,中國文聯出版社2007

●詞學的古典與現代∥《中山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詩餘考∥《汕頭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選本編纂與詞學觀念∥《學術研究》2006年第7期

●詹安泰詞學體系研究∥《詞學》第17輯(2006年11月)

●論詹安泰的中國文學史學∥《論衡》第三輯(2006年8月)

●現代文學中的古典情懷∥《湖南社會科學》2005年第1期

●王國維"三種境界"說新論∥《中山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選本批評與詞學觀念∥《汕頭大學學報》2005年第5期

●端木采與晚清詞學∥《中山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端木采〈宋詞賞心錄〉探論∥《學術研究》2004年第8期

●朱祖謀與晚清和民國時期的夢窗詞研究∥《詞學》第15輯(2004/11)

●文學史編纂與文學史理念∥《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4期

●論文人相輕∥《中山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

●沉潛考索之功,高明獨斷之學∥《南京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陳廷焯詞學綜論∥《中華文史論叢》總第71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5月

●解讀傳統文學與承續文學傳統∥《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3年第4期

●明清目錄中"〈文心雕龍〉子書說"考論(與梁穗雅合作)∥《文獻》2003年第3期

●朱祖謀《宋詞三百首》探論∥《學術研究》2002年第10期

●嵇康的論體文與魏晉學術之關係∥《中山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從《論寄託》到"專言寄託"-評詹安泰先生《花外集箋注》∥《中國韻文學刊》2002年第1期

●文體形態與文體研究的學術空間--評吳承學教授新著《中國古代文體形態研究》∥《中山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從歷史形態到理論形態--兼評三卷本《中國古代文學理論體系》∥《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 ∥《當代學術視野中的中國古代文學理論體系--兼評三卷本《中國古代文學理論體系》,刊《古代文論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復旦大學2000年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

●"話"體文學批評的肇端--重估《六一詩話》的價值和地位(與楊金文合作)∥《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中國古代文論體系的本然追問(與楊金文合作)∥《文藝理論研究》2002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03年第1期全文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3年第2期轉載

●魏晉清談與論體文之關係∥《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第2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7期全文轉載

●"中國文學批評史"稱謂的多重指涉及相互關係(與楊金文合作)∥《中山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

●訓詁學與中國文學批評史研究之關係(與楊金文合作)∥《學術研究》2001年11期

●中國文學批評的學術理念與古代目錄學之關係∥《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

●陳廷焯正變觀疏論∥《詞學》第12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4月

●中國文學批評史的邏輯基點與形態特徵∥《中山大學學報》2000年第6期

彭玉平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居今探古 古為今用--關於〈中國古代文學史〉教學問題的若干思考∥《中山大學學報論叢》1999年第1期

●古代文學研究的當代性∥《學術研究》1999年第3期

●花自飄零水自流-李清照的詞境與心境臆說∥《中山大學學報》1999年第6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0年第1期摘要轉載

●陳廷焯的詞學理論與批評實踐∥《論衡叢刊》第1輯,中山大學出版社1999年

●旨永神遙論小品∥《文學遺產》1999年第6期

●王士禎與趙執信關係考辯∥《學術研究》1998年第5期

●中國文學批評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與吳承學合作)∥《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第5期∥從傳統形態詩文評到現代形態批評史∥《中國文學研究世紀回眸論文集》,河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7月

●陳廷焯沉鬱詞說解析∥《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18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宋元詩社與宋元文化∥《文學遺產》1997年第6期

●古典文學中的聽覺意象與審美鑑賞∥《廣州師院學報》1997年第5期

●20世紀中國文學批評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評七卷本《中國文學批評通史》(與吳承學合作)∥《復旦學報》1996年第6期∥《與歷史同行--復旦大學(1978-1998)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年10月

●陳廷焯前期詞學思想論∥《中國韻文學刊》1994年第2期

●論王漁洋評《詩品》之"極則"∥《南京師大學報》1994年第3期

●漢魏六朝論文主題的歷史演進∥《安徽師範大學學報》1994年第3期

●陳廷焯詞史論發微∥《詞學》第11輯 1993年11月

●陳廷焯詞學淵源論∥《安徽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第3期

科研項目

●《宋代樂語研究》,國家社科基金2010年度一般項目

●《王國維詞學與學緣研究》(11FZW024),國家社科基金2011年後期資助項目

●《晚清民國文體學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文體學史"(吳承學主持)子項目負責人

●《晚清與民國詞學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03年度(博士點基金)項目

●《晚清與民國詞學體系研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項目(2004)

●《中國古代文學專業資源庫》,"廣東省高校現代教育技術151工程"項目。

●《中國傳統文論的學術淵源》,廣東省2002年"千百十工程"優秀人才培養基金項目

●《中國文學批評史網絡課件》,中山大學博學工程2004年項目

獲獎情況

●論文《魏晉清談與論體文之關係》獲首屆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5)

●論文《民國時期的詞體觀念》獲第四屆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9)

●論文《中國文學批評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獲廣東省第六次優秀社會科學三等獎(1999)

●《中國古代文學資源庫》獲廣東省高校現代教育技術"151工程"二等獎(2008)

●《唐宋名家詞導讀新編》獲中國大學出版協會頒發的中南地區優秀教材一等獎(2007)

●獲中山大學第四屆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1)

●獲中山大學黃桂清獎(1999)

●入選教育部首屆"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4)

●入選"廣東省高等學校第二批'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省級名單(2006)

●獲2011年全國寶鋼教育優秀教師獎

●受聘2012年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

訪談評價

1、《彭玉平:有情風萬里卷潮來》,《中山大學校報》2011.12.23

2、彭志良:《直待凌雲始道高--詩話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彭玉平》 ,溧陽市光華高級中學網

3、2012中文系尋訪隊:《路在何方?--尋訪<詹安泰文集>編撰者彭玉平教授手記》,中山大學網

4、《"他要在舊文體中創出一條新路"》,《南方日報》2012.11.28

5、黃長怡:《詩的國度里,需要更多的詩詞教育》,《南方都市報·文化報道》,2008.9.29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