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以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徐以枋
出生 (1907-11-17)1907年11月17日
浙江省平湖縣
國籍 中國
職業 土木工程專家

徐以枋,土木工程專家,畢生致力於公路和市政工程事業,在橋樑開發和建設上做出了重要貢獻。曾組織並參加搶建滇緬、川滇、川康等公路及橋樑建設。主持和參與了重慶長江大橋的設計。積極支持混凝土「T」型剛構橋和斜拉橋的開拓與應用。在參與和領導上海市政工程建設方面卓有建樹,貢獻突出。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徐以枋

出生地 浙江省平湖縣

畢業院校 上海復旦大學

性 別 男

民 族 漢族


國 籍 中國

代表作品 重慶長江大橋

主要成就 畢生致力於公路和市政工程事業

職 業 土木工程專家

出生日期 1907年11月17日

簡介

徐以枋 1907年生,浙江平湖人。又名馭群。高級工程師。192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土木工程系。曾任國民 政府經濟委員會公路處副工程師、薦任技士、督察工程師,國民政府交通部公路總管理處薦任技正、國民政府交通部公路總管理處工程幹部隊總隊長、主任督察工程師兼工程科科長。滇紹公路運輸管理局工務科科長、副總工程師、軍事運輸管理局川滇西路工務局副局長,川康公路管理局副局長。1945年後任上海市工務局溝渠工程處處長、道路處處長、副局長。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工務局副局長,上海市市政工程局局長,上海市市城市建設局局長、總工程師、市政工程設計院院長,市規劃委員會顧問,市土木工程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全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樑和結構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上海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第六、七屆政協副主席。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1998年逝世,終年91歲。

生平概況

徐以枋,曾用名馭群。1907年11月17日出生於浙江省平湖縣一個望族家庭,其父是清朝的貢生,秉性正 直,在族中有較高的威望,這對他的個性形成有很大的影響。他畢業於浙江平湖治谷小學和嘉興秀州中學,各項成績均名列前茅。他抱着科學救國的願望,考入了上海復旦大學理工科土木系,1928年畢業,獲土木工程學士學位,並榮獲學校頒發的"最優"金質獎章。由於提前修滿規定學分,於1928年3月,即進入杭州市工務局工作。

1928年9月,徐以枋應邀到江蘇建設廳任技佐、技士,完成了寧杭公路的測量工作,並審核各縣公路的建設項目。1930年7月,進上海特別市工務局工作。1933年7月,調至南京全國經濟委員會公路處任副工程師,兼任技士、督察工程師,辦理七省市興修的公路工程。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徐以枋在奉派協助江西省公路局加固寧贛幹道沿線橋樑後,年底又奉命趕往雲南昆明協助該省於一年內搶建修通國際通道滇緬公路。面對國家危急的局勢,他決心要為抗日戰爭早盡力量,受省方委託,對瀾滄江和怒江上的兩座懸索橋的趕建擔任技術上的全面指導。在既無資料,又缺器材、設備的情況下,他毅然負起重任,在一年內如期搶建完成通車,獲得中、外人士讚揚。

人物簡歷

1907年11月17日 生於浙江省平湖縣。

1928年 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土木系,獲學士學位。

1928-1938年 任江蘇建設廳、上海工務局技佐、技士。

1933-1942年 任全國經濟委員會公路處副工程師、薦任技士、督察工程師。交通部公路總管理處薦任技正,兼滇緬公路管理局工務科長,副總工程師,簡任主任督察工程師兼工程科長。

1942-1946年 任川滇西路工務局副局長,川康公路管理局副局長、交通部公路總局工務處副處長。

1946-1949年 任上海市工務局溝渠處處長,道路處處長、副局長。

1947年 由交通部和上海市政府派赴美國考察公路和市政工程一年。

1949-1955年 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工務局副局長,兼上海市防汛指揮。

1955-1958年 任上海市市政工程局局長,1957年起兼任上海市政工程設計院院長。

1958-1966年 任上海市城市建設局局長,1949年起兼任上海市防汛指揮部副總指揮,1961年兼任上海市圍墾指揮部副總指揮。

1978年 任上海市城市建設局(後為市政工程管理局)總工程師,繼續兼任上海市政工程設計院院長。

1982年 任上海市基本建設委員會顧問。

接着,徐以枋又參加和領導了川康樂西公路、川滇西路、康青公路、南疆公路的建設,長期在艱苦環境中與窮山惡水、高原曠野打交道,一心撲在公路事業上。1944年,因督修康青公路獲交通部嘉獎。1945年,因參加公路建設取得的成就,獲國家頒發的獎狀和勳章。

1946年,徐以枋應上海工務局局長趙祖康之邀,擔任該局溝渠處處長,並應復旦大學土木系主任金通尹教授邀請兼任橋樑學教授。1947年2月,交通部、上海市政府派他去美國考察公路、市政工程一年。回國後,任上海工務局道路處處長。1949年,上海解放前,任工務局副局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工務局副局長,1951年,又兼工務局技術處長,不久辭去復 旦大學的兼任教職。從此,他全力參與和領導了新上海的市政工程建設,貫徹了城市建設為生產服務、為人民服務的方針。他身體力行,深入現場,及時了解和解決工程疑難問題。1955年起,他任市政工程局局長,1958年,任城市建設局局長,但負起建設現代城市、市政工程設施先行的重擔。

徐以枋任市防汛指揮部副總指揮時,提出了"圍起來,打出去"的技術政策,在海塘江堤的防汛上,徐以枋通過實踐提出了"保灘與堤防並重,以保灘為主;基建與維護並重,以維護為主"的技術方針。對上海市區地面沉降問題,他通過調查研究,科學地和創造性地得出了地下水的汲用量是影響市區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和根本原因的結論,並採取有效措施,基本上穩定了地面的沉降。

在文化大革命中,徐以枋對於工程技術問題,仍是堅持真理,不屈不撓,以科學態度保證了建設工程的質量和進展,充分體現了他對事業認真負責,剛正不阿的品質。 1975年開始,徐以枋直接參與和領導了當時國內跨徑最大的重慶長江大橋的設計,獲得國家優秀設計獎和優質工程獎。與此同時,徐以枋還高瞻遠矚地全力支持和領導了上海泖港大橋的設計和建設,獲得國家優秀設計獎,為市區黃浦江大橋的建設作好了技術和人才準備。徐以枋還積極參與上海南浦大橋和楊浦大橋的建設,他是大橋設計評估委員和顧問,也是大橋建設顧問委員會的顧問。

為表彰徐以枋在土木工程方面至今60餘年的卓越貢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在1987年7月授予他榮譽證書和"從事土木工程50年的老專家"光榮稱號。 徐以枋還積極參政議政和參加社會活動,曾擔任上海市第二、三、四、五、七屆人大代表,第四、五屆市

人民委員會委員,第七屆市人民委員會常務委員。從1978年開始,擔任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從1961年開始,擔任上海市第三、四屆政協委員,第五屆政協常務委員,第六、七屆政協副主席。徐以枋1956年參加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983年任民革中央委員,從1957年起,任上海市民革第二屆市委委員,第三、四屆常務委員,第五、六、七屆副主任委員,第七、八屆主任委員。

主要論著

1 徐以枋,楊祖東,劉作霖等.重慶長江大橋.北京:中-美橋樑和結構工程討論會論文集(第一部分),1982.

2 徐以枋,李延直,張乃華,林元培等.上海泖港大橋.中美橋樑和結構工程討論會論文集(第一部分),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