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徐勇,筆名徐梓,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國學經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個人經歷

教育背景

1979.09----1983.07 北京師範大學 歷史學 學士

1983.09----1986.07 華中師範大學 歷史文獻學 碩士(導師:張舜徽、李國祥)

1995.09----1998.07 北京師範大學 教育史 博士(導師:王炳照)

工作經歷

1986.07----1988.09 北京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助教

1988.09----1996.07 北京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講師

1996.07----2004.04 北京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004.04----2005.07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005.07----2009.6,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9.06----今,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3.06----今,北京師範大學國學經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社會任職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童蒙文化專業委員會會長

中國教育學會理事、傳統文化教育分會理事長

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

山東省大中小學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研究指導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

獲獎情況

中國傳統啟蒙教育:2014年4月第五批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

北京師範大學教學名師:2017年7月第十三屆

北京師範大學本科教學優秀獎:2018年

傳統蒙學與傳統文化:2018年「大成國學獎教金」獲評課程

中國教育史(合作):2018年「大成國學獎教金」獲評課程

教育的歷史發展(合作):2018年「大成國學獎教金」獲評課程

傳統家訓與傳統文化:2019年「大成國學獎教金」獲評課程

中國傳統文化與原典研究:2020年「大成國學獎教金」獲評課程

教學工作

本科生課程:中國教育史、傳統蒙學與傳統文化、傳統家訓與傳統文化

研究生課程:教育的歷史發展、中國傳統文化與原典研究、中國傳統教育文獻學

科研項目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博士點基金研究項目:傳統蒙學與傳統文化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傳統小康社會與教化

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重點課題(優先關注):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內容及實施途徑研究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委託項目「關於新形勢下大中小學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

國務院參事室委託重點課題:中國國學中心「教育館主題研究」

北京市東城區委宣傳部「東四社區家訓堂課題研究」

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

中國教育學會委託課題「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指導標準」研製

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優先關注課題「中小學教科書促進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作用研究」

中牟縣傳統文化教育質量提升項目

學術成果

論文文章

《史學的統一體消失在學科的多樣化之中》,《江漢論壇》1985年第九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歷史學)1985年第十一期

《史學危機--癥結與超度》,《江漢論壇》1987年第九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歷史學)1987年第十二期

《培養宏大的歷史感》《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論歷史的創造者》《歷史的必然性.偶然性和可能性》,《青年理論家文稿》第二輯,寧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5月

《孔子的歷史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87年第五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史一)1987年第十二期

《當代史研究的困厄與優勢》,《湖北社會科學》1988年第二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現代史)1988年第五期

《「非『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之商榷》,《江漢論壇》1988年第六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歷史學)1988年第八期

《我國歷史哲學研究中亟待克服的偏向》,《湖北社會科學》1988年第八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哲學原理)1988年第十期

《論劉向劉歆父子的文獻整理工作》,《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0年增刊

《陳垣史學的總結性特徵》,《紀念陳垣校長誕生110周年學術論文集》,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年10月

《蒙學熱透視》,《中國典籍與文化》1992年第三期

《元代的蒙學》,《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增刊

《〈二十四孝〉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增刊

《歷史類傳統童蒙讀物的體裁和特徵》,《史學史研究》1997年第一期

《〈百家姓〉的改編及其原因》,《文史知識》1998年第二期

《〈千字文〉的流傳及其影響》,《中國典籍與文化》1998年第二期

《〈千字文〉的續作及其改編》,《中國典籍與文化》1998年第三期

《朱學與元代書院》,《文史知識》1998年第九期

《清代以前的啟蒙教材》,《文史知識》1999年第一期

《清代啟蒙教材述要》,《文史知識》1999年第三期

《論元代書院的學校化》,《中國書院》第二輯,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

《遍布全國的孔廟》,《文史知識》1999年第九期

《陳寅恪史學的民族文化特徵》,《歷史教學》1999年第十期

《元代書院山長的資歷》,《元代文化研究》第一輯(國際元代文化學術研討會專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11月

《為了學術積累和學術創新》,《河北學刊》2003年第4期,《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11月)2002年卷,《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歷史學)2003年第九期

《李穡的教育活動和教育思想》,《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中國古籍研究專刊

《張舜徽史學的總結性特徵》,《學術界》2004年第四期,《歷史文獻學論集》,崇文書局2003年9月

《傳統啟蒙教育的使命----朱熹的論說》,《中國書院》第五輯,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

《多元與辯證的時間觀──讀費爾南•勃羅代爾〈歷史和社會科學:長時段〉》,《台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期;台灣大學歷史學系2003年12月

《〈戒石銘〉及其流傳考》,《文獻》2004年第三期

《塾師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形象》,台灣《國文天地》2004年第20卷第3期,總第231期

《傳統學塾中塾師的辛酸苦痛》,《中國典籍與文化》2004年第四期

《朱熹開創的書院傳統及其在元代的命運》,《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博士碩士文庫》(續編)教育學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

《傳統蒙學研究的歷史和現狀》,《百年跨越――教育史學科的中國曆程》,鷺江出版社2005年

《科舉制度與士人心態》,《尋根》2005年第三期

《科舉制度的公平追求及其對自身的戕害》(與王炳照合著),《教育學報》2005年第四期,《科舉制度的終結與科舉學的興起》,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2005年第十二期

《「天地君親師」源流考》,《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二期,《櫻美林大學紀要》(南條克巳教授翻譯,日文)2008年3月第六集,台灣《歷史月刊》2008年4月號第243期,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史分會編《教育史研究的當代進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11月

《書院祭祀的意義》,《尋根》2006年第二期

《明清時期塾師的收入》,《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6年第二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明清史)2007年第一期

《傳統蒙學中歷史類教材的編纂特點》,《歷史教學》2006年第七期

《弗洛伊德與現代文明》,《學術界》2006年第四期

《〈三字經〉的淵源》,《文史知識》2006年第八期,《報刊薈萃》2006年第十一期,《蒙學之冠——〈三字經〉及其作者王應麟》,寧波出版社2007年11月,台灣《歷史月刊》2008年11月號第250期,《傳承》2009年第9期,改名為《三字經的淵源及其蘊含的中華文化》

《傳統學塾中塾師的任職資格》,《教師教育研究》2006年第四期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歷史詮釋》,《教育學報》2006年第六期,《櫻美林大學紀要》(南條克巳教授翻譯,日文)2007年3月第五集,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編《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北京師範大學師德建設文集》,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台灣《歷史月刊》2009年11月號第262期

《從〈小學〉的命運評說當代兒童讀經》,《課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三期

《傳統蒙學與傳統文化》,《尋根》2007年第二期

《傳統學校教育與人才選拔的關係》(與王炳照合著),《湖北招生考試雜誌》2007年第二期,上海嘉定博物館.上海中國科舉博物館編《科舉文化與科舉學》,海風出版社2007年5月

《二十世紀古籍整理的成就及今後的工作》,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大連圖書館編《典籍文化研究》,萬卷出版公司2007年11月

《西安碑林官箴考》,《文化學刊》2008年第四期第57-62頁

《<三字經>的流傳》,台灣《歷史月刊》2008年12月號第251期

《中國傳統蒙學》,《中國教育史專題研究》北京師範大學2009年7月

《無用之用,是為大用----淺談國學經典教育之「用」》,《少年兒童研究》(理論版),2010年9月

《張舜徽先生學術的教育意蘊》,《張舜徽百年誕辰紀念國際學術討研討會論集》,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

《三字經:一篇勸學文獻》,《尋根》2011年第五期

《姓氏急就篇》序(與羅容海合著)、《小學紺珠》序(與趙汗青合著) ,《清華大學學報》2011年第四期

《兒童讀經的三個基本原則》,《學前教育》家教版2012年第十期

《宋朝遺民與元初書院傳統的弘揚》,《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第二期

《兒童讀經與道德建設》,《中國德育》2013年第11期。

《「上大人」淺說》,《尋根》2013年第六期。

《小學國學教育:為何學?學什麼?怎麼學?》,《小學語文》2014年第1-2期

《家風的意蘊》,《尋根》2014年第3期

《國學經典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群言》2014年第6期

《中華傳統文化應成為中小學教育的「正餐」》,《群言》2014年第7期

《東佳書堂小考》,《湖南大學學報》2015年第二期,《教育史研究與評論》第三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8月

《弟子規並非文化垃圾》,《鳳凰周刊》2015年第11期

《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民族教育》(與王立剛合著),《中國民族教育》2015年第十二期

《注重家教家風 培育良好風尚》(與石娓娓合著),《群言》2016年第2期

《八股文的作用和意義》,《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16年第3期

《傳統文化教育中體驗教育的必要和可能》,《現代教育》2017年1月第2期

《現代都市社區家訓與家風建設:以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街道為例》(與潘帥、梁堂華、石娓娓合著),《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17年第二期

《家·教·風》(與石娓娓合著),《和合家風文化主題展》卷首,金城出版社2017年3月

《<弟子規>的意蘊與意義》,《童蒙文化研究》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7月

《不要試圖用傳統教育取代現代教育》(與翟力合著),《學校品牌管理》2017年第9期

《「學為人師 行為世范」的來龍去脈》,《少年兒童研究》2017年第9期

《中國傳統啟蒙教育的發展階段及特徵》,《首都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一期

《傳統書院的現代價值》(與黃漫遠合著),《廈門大學學報》2018年第4期,《中國科學報》2019年6月12日節選

《傳統文化教育不應變成復古教育》,《群言》2019年第1期

《20年來中小學的傳統文化教育》,《今日教育》2020年第7-8期

《別讓「成功學」誤導青少年》,《人民論壇》2020年第9月中期,總第 681期

《中華傳統文化的課程建設》,王文靜、杜霞主編《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研究報告(2020)》,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9月

《如何界定中國傳統文化》,《群言》2020年第10期

《傳統蒙學與傳統文化》,國家圖書館古籍館、《中國典籍與文化》編輯部編:《中國典籍與文化》第十三輯,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20年11月

《孔子的學生究竟有多少》,《中國教師》2007年第五期

《「木鐸金聲」的由來》,《中國教師》2007年第六期

《「天地君親師」源流淺說》,《中國教師》2007年第七期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歷史淵源》,《中國教師》2007年第八期

《說「老師」》,《中國教師》2007年第九期

《說「先生」》,《中國教師》2007年第十期

《「師傅」與「師父」》,《中國教師》2007年第十一期

《說「師範」》,《中國教師》2007年第十二期

《科舉制度的特徵及其起始》,《中國教師》2008年第一期

《大國選士,但務得才—唐朝科舉的特點》,《中國教師》2008年第三期

《杜絕私情,至公無情—宋朝科舉制度建設之一》,《中國教師》2008年第五期

《搜揚寒秀,博求俊彥--宋朝科舉制度建設之二》,《中國教師》2008年第七期

《我們生活在不斷行進的歷史過程之中》,《中國教師》2008年第九期

《詩賦經義,隨時更革--宋朝科舉制度建設之三》,《中國教師》2008年第十一期

《撫輯新附,內外有別—遼金科舉的民族特色》,《中國教師》2008年第十三期

《粉飾太平,無益可廢—元朝科舉的中落》,《中國教師》2008年第十五期

《取之有序,進之有等—明朝科舉的規範之一》,《中國教師》2008年第十七期

《簡用人才,南北並進—明朝科舉的規範之二》,《中國教師》2008年第十九期

《八股舉業,士林標準—明朝科舉的規範之三》,《中國教師》2008年第二十一期

《空疏無用,走向末路—清朝科舉的終結》,《中國教師》2008年第二十三期

《說「秀才」》上,《中國教師》2009年第一期

《說「秀才」》下,《中國教師》2009年第三期

《說「舉人」》上,《中國教師》2009年第五期

《說「舉人」》下,《中國教師》2009年第七期

《說「進士」》上,《中國教師》2009年第九期

《說「進士」》中,《中國教師》2009年第十一期

《說「進士」》下,《中國教師》2009年第十五期

《說「狀元」》上,《中國教師》2009年第十七期

《說「狀元」》中,《中國教師》2009年第十九期

《說「狀元」》下,《中國教師》2009年第二十一期

《現代私塾的意義和局限》,《中國教師》2009年第二十三期

《話說經部》,《中國教師》2010年第一期

《話說易類》上,《中國教師》2010年第三期

《勿妄論國學教育是非》,《中國教師》2011年5月上半月版

《我為什麼反對刪節古典文本》,《中國教師》2013年1月上半月版。

《今天,我們該如何讀「弟子規」》,《中國教師》2013年11月上月版。

《認識傳統文化的價值,增進傳統文化的興趣,提高傳統文化的素養》,《中國教師》2014年第十期上

《傳統鄉村社會教育與教師》,《中國教師》2016年3月上月版

《讓「傳統文化教育」成為教育:北京師範大學徐梓教授談傳統文化教育熱點問題》,《中國教師》2016年11月上半月刊;楊東平主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發展報告》2018,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5月第370—373頁

《將中華傳統文化納入國家課程的思考》,《中國教師》2017年8月下月版

《炳燭千秋照傳人:深切懷念恩師王炳照教授》,《科舉學論叢》2010年3月;

《現代私塾,有利也有弊——訪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徐梓》,《光明日報》2010年07月08日

《刪「糟粕」刪不出桃花源—人為的「精華」才是真正的危險》(專訪):《中國教育報》2011年3月4日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國學經典教育的意義和價值》,《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6月9日

《「家風」是個中性的概念》,《光明日報》2014年3月27日第二版

《對家風保持溫情和敬意》(專訪),《湖北日報》2014年6月30日《理論前沿》,該文獲得2014年度湖北新聞獎二等獎

《國學教育的亂象及其治理》,《光明日報》2014年7月1日

《傳統文化該怎麼理解該如何教育》(與王立剛合著),中國教育報2014年9月17日,《遼寧教育》2014年第12期作為特稿轉載

《校訓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光明日報》2014年8月6日

《國學經典教育是素質教育:訪徐勇教授》,《少年兒童研究》2014年第四期

《語文教育的傳統及其繼承: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徐梓訪談》,《語文學習》2014年第九期

《認識傳統文化的價值,增進傳統文化的興趣,提高傳統文化的素養》,《中國教師》2014年第十期上

Evisioning Chinese Traditonal Cultural Education: An Interview with Prof. Xu Yong from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 China Weekly. Vol. 085. August, 2015.

《如金如錫 如圭如璧》,中華書局2014年5月出版王財貴《讀經二十年》卷首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光明日報》2015年9月10日,《內蒙古教育》(理論版)2015年第9期轉載用作「卷首開言」

《再小的家也不能丟了規矩:以身示範是最好的家規,耳濡目染是最好的家風,受訪專家:北京師範大學國學經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徐梓教授》(李洋採訪),《生命時報》2015年12月4日

《我們需要怎樣的國學教育?----訪北京師範大學國學經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梓教授》(吳蔚採訪),《當代家庭教育報》2015年12月8日

《世家之風 山高水長——讀<百年斯文:文化世家訪談錄>》(與潘帥合著),《光明日報》2015年12月15日;又《晚霞》2016年02期;《新華文摘》2016年第6期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光明日報》2016年7月6日

《一物不知,深以為恥》,《光明日報》2016年11月30日

《讓每個人都參與「我們的節日」》,《人民政協報》2017年2月15日

《蒙學與傳統文化》,《人民政協報》2017年2月20日;《新華文摘》(網絡版)2017年第9期

《徐梓:留住傳統文化之根》,《中國教師報》2017年3月29日

《家訓是社區文化建設的切入點》,《北京日報》2017年4月10日

《經典教育應「循序漸進」》,《光明日報》2017年4月23日,北京市高等學校新聞與文化傳播研究會2017 年度「好新聞」評論一等獎

《中國文化的尊師傳統》,《人民政協報》2017年9月13日;《新華文摘》2017年第23期轉載;《教育史研究與評論》第五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9月

《傳統家訓的發展類型與特徵》,《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10月30日

《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湖北日報》2018年4月18日

《中國傳統師道》,《人民政協報》2018年9月10日

《徐勇:傳統文化教育不只是誦讀經典》,《齊魯晚報》2018年11月18日

《一瓣心香祭吾師:緬懷劉乃和先生》,《尋根》2018年第6期;《綠葉•紅燭•春風:劉乃和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12月

《好家訓家風成就好家庭——談家訓、家風及其相互關係》,《人民政協報》2019年5月27日

《談中國傳統社會中的教師》,《人民政協報》2019年9月9日

《教師應該學行並重》,《人民政協報》2019年12月25日

著作編注

《中國歷史文獻索引》(《古籍整理研究八種》之一),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1989年5月

《從黃帝到崇禎----二十四史》,新華出版社1991年12月,新華出版社1993年12月新一版,灕江出版社2015年9月新一版,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年10月新一版

《蒙學讀物的歷史透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中華蒙學讀物通論》,中華書局2014年10月

《中國文化通志·家范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1999年9月,《中華文化通志》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榮譽獎」

《元代書院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1月,2000年7月獲北京師範大學勵耘獎學助學基金第五屆優秀學術著作二等獎,2002年4月獲北京師範大學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2005年2月獲中國教育學會獎二等獎

《中國科舉制度研究》(與王炳照合作主編),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

《現代史學意識與傳統教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10月

《傳統蒙學與蒙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10月

《科舉·秀才》 (與王立剛合著),中華書局2018年3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十五講》,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12月

《蒙學輯要》(4種),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3月

《中國傳統訓誨勸誡輯要》(主編,10種)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

《名人家風叢書》第一輯(主編,10種),大象出版社2016年1月, 2016年7月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6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2018年1月入選廣電總局「第二屆向全國推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圖書」。

《名人家風叢書》第二輯(主編,9種),大象出版社2018年6月

《家訓》(編委會主任之一),世界知識出版社2017年3月[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