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放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徐放鳴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徐放鳴 (1957年6月-),江蘇靖江人。中國當代學者江蘇師範大學美學教授[1],原江蘇師範大學校黨委書記[2]。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首席專家,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副會長,徐州雲龍書院院長,江蘇省第十二次、十三次黨代會代表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教師教育學會理事、江蘇省美學學會理事,CCTV百家講壇主講人之一[3]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原江蘇師範大學校黨委書記

出生日期----1957年6月

出生地點----江蘇靖江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畢業院校----徐州師範學院

人物簡介

徐放鳴,江蘇師範大學(原徐州師範大學)美學教授,曾任江蘇師範大學校長、校黨委書記、校學術委員會主任、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

2009年1月16日,兼任黨委書記。

2010年5月12日,不再兼任校長。

2017年7月12日,卸任黨委書記。

學術兼職

在相關學術團體的學術兼職有: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教師教育學會理事、江蘇省美學學會理事等。

主要著述有:《審美文化新論》、《沫若詩話》、《創作個性研究》、《真理與人格的文化精神》、《高校美育概論》等。

主要從事美學研究、先秦儒家(主要是孟子)思想研究。

2006年3月,徐放鳴應邀在《百家講壇》解讀《另類英雄李雲龍》,連續播出了三集,因為貼近當代熱點,收視率達到新高。

2007年6月,再度應邀在《百家講壇》主講了《徐放鳴談〈孟子〉浩然之氣與人格之美》。

插隊經歷

在徐放鳴的生命中,孟子引領他實現的第一個人生轉變,就是從一名在農村插隊養豬的知青變成了1977年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那段經歷也正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生活體驗。

徐放鳴初讀《孟子》,是處在"文革"期間批判孔孟之道的階段,當時高中畢業在家等待插隊落戶,對"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那段名言留下了深刻記憶。插隊到農村後,徐放鳴很快適應割麥子、插水稻、積肥、除草以及養豬等粗活。在一次加工豬飼料時,從機器中飛出的幾個刀片還差點要了徐放鳴的命!在農村,他還用中學裡學到的一點醫學知識做起了土"赤腳醫生",義務為農民診治一些小毛病。

高考經過

在他插隊第三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消息傳來時,雖離預考僅剩一個多月,他還是開始了緊張的複習,經過艱苦努力,他如願考上了大學,成為恢復高考後第一屆大學生,也成為他所在的知青點上的第一個大學生。那時無論日子多苦,壓力多大,希望多麼渺茫,都能咬牙堅持,沒有放棄!這種艱苦生活的磨練已經成為一生的寶貴精神財富,成為難忘的人生記憶,而這段生活里恰恰就有孟子名言的伴隨。

在"解讀孟子"中,徐放鳴感慨,在一定程度上說,是孟子送他走進大學校門。大學畢業後,徐放鳴先生當了大學教師,從事美學教學和研究,從學術境界再次體悟了孟子的美學思想。

孟子美學思想強調美與善的統一,這就是盡善盡美的人生境界。他把善作為美的內容,離開了善的內涵,美就失去了根基和靈魂,而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美善相樂。"

校長之路

而第三次體悟孟子對自己人生的影響,則是在當上大學校長以後,徐放鳴在解讀孟子中認為,大學校長不僅要有良好的學術和管理形象,還要有人格之美,孟子強調,人要想獲得人格之 美,最關鍵的是要善於"養氣"--"善養吾浩然之氣"。

什麼是"浩然之氣"呢?徐放鳴認為:就是"至大至剛"的昂揚正氣,就是以天下為己任,擔當道義,無所畏懼的勇氣,就是君子挺立於天地之間,無所偏私的光明磊落之氣!這種浩然正氣其實就體現着一種偉大的人格精神之美。孟子說,一旦真正實現了人的品格塑造和精神升華,就能具備"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風亮節,就能樹立起令人景仰的人格形象。

這種人格之美是理想狀態的校長形象,雖不能至,卻應當心嚮往之,努力追求那種境界。

「世界文明軸心時代與徐州之關係」

2015年7月19日,第五屆江蘇書展重點活動,徐放鳴教授在徐州舉辦的漢文化論壇上進行主題演講,題目為「世界文明軸心時代與徐州之關係」。

「在徐州談漢文化,在當下談世界文明的軸心時代,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徐放鳴說。

「軸心時代」究竟是一個什麼時代?它和中國有什麼關係,對以漢文化著稱的徐州又有什麼樣的意義?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這個詞語最早被提出,是在德國思想家雅思貝爾斯的著作《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這位舉世聞名的思想家認為,以公元前500年為中心,時間跨度從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被稱為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

有趣的是,這個人類的黃金時代,地點都集中在北緯30度上下。這期間,人類文明的精神基礎同時在希臘、中國、印度、波斯、巴勒斯坦開始獨立形成。每個地區都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古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古印度有釋迦牟尼,中國有孔子、老子……

這些精神導師提出的不同理論,至今影響着今人生活。徐放鳴認為,在雅思貝爾斯提出這個理論之前,因為一些原因,西方人總是有一種優越感,他們認為自己才是世界文明的起源地,倡導的是「西方中心論」。

「我們縱觀歷史,雖然也有托爾泰、黑格爾等大師關注過東方,但是真正承認東方文明的發源,雅斯貝爾斯是有歷史貢獻的,他承認了文明的發生是幾乎同時的。」徐放鳴說。

現在沒有史料依據證明,上古時期東西方文明存在相互的影響。但徐放鳴認為,沒有相互影響,可以構成對話關係,這個對話關係存在於特定的歷史時空。這個對話關係就成為觀察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一個視角。

「東西方文明,雖相隔千里,但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共通之處,兩個文明是平等關係,是對話關係。」徐放鳴說。

受此啟發,徐放鳴決定對人類文化歷史發展中的文明軸心時代,對軸心時代的中國文明,對中國文明的徐州特殊意義來進行探討。

最近信息

2009年1月16日,江蘇師範大學校長徐放鳴兼任黨委書記;

2010年5月12日,江蘇師範大學黨委書記不再兼任校長。

2017年7月12日,徐放鳴離任江蘇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視頻

徐放鳴談徐州漢文化,擁有2600年建城史的帝王之鄉原來這麼牛 2019年12月1日發布

【漢文化大家談】徐放鳴:開論壇是為這個 2020年10月13日發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