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徐朴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徐朴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蘇省南通市啟東縣

出生日期: 1934年5月7日

職業: 紡織工程技術專家

徐朴,紡織工程技術專家。早期重點研究東北棉紡紗性能、細紗雙皮圈牽伸裝置,對棉纖維伸直度的理論研究有突破。在擔任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院長期間,不斷推進科研體制改革。退居二線後,為推進非織造布和產業用紡織品的技術發展積極努力。為紡織科技進步作出了貢獻。[1]

生平介紹

1934年5月7日出生於江蘇南通市啟東縣。1948年中學畢業後,考入江蘇省立蘇州工業專科學校紡織專業,1953年畢業後響應國家號召支援東北建設,分配到遼寧省瓦房店紡織廠任技術員。徐朴在學校學習期間曾選修俄文,工作後仍堅持自學,有一定俄文基礎。1954年11月,紡織工業部在華東紡織工學院開辦出國人員俄文訓練班時,請他去擔任俄文教師,並負責編寫專業教材和輔導資料。對於英文和日文,他也是通過自學,具備了順利閱讀的能力。1955年11月回到瓦房店紡織廠,歷任試驗室技術員、主任、紡紗分場主任。

1960年3月-1978年,調遼寧紡織研究所任工程師、紡織室副主任,從事棉紡技術研究。中間有一段時間曾調遼寧省紡織局任工程師,主管科技和質量工作,負責編制全省紡織科技計劃並組織實施。曾作為地區代表參與紡織部組織的自動絡筒機和棉紡紡部勞動生產率專題調研並擔任調研組長。紡部勞動生產率調查報告在1977年全國紡織工業技術經驗交流會上發表,頗受紡織科技界關注。

1978年調紡織工業部科技司任工程師。1982年10月1984年6月任新技術辦公室副主任,曾組織國外引進設備的消化吸收和改進試製工作,包括棉紡、棉織、棉印染、針織等設備,經有關部門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使國產設備的技術水平有一定提高。1984年6月-1986年12月任科技司副司長,兼任新創辦的紡織科技開發總公司總經理。在任期間與有關單位聯合舉辦首屆國際紡織和服裝工業展覽會,此後即改名為北京中國國際紡機展。當時他還分工抓成果評審,"六五"攻關部分項目立項、檢查和督促以及"七五"攻關項目的前期準備和立題工作,促成南通三棉的織機改造、針織高級整理、液氨整理等科技項目取得較好進展。

1986年底,徐朴調任紡織部紡織科學研究院院長,併兼院科技委主任。他帶領全院職工一方面狠抓科研工作,一方面大力推進紡科院的體制改革。1993年10月,紡織部紡織科學研究院更名為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北京中紡科技實業總公司也同時正式掛牌,徐朴任院長兼公司總經理。1993年,該院被外貿部批准為首批具有科技產品進出口經營權的科研院所。徐朴在任期間,還經國家科委批准建立起了以紡科院為依託的國家合成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並爭取到世界銀行貸款建設非織造布產業基地,為紡科院的持續發展和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1994年5月,紡科院參與承辦第一屆中國國際非織造布產業用紡織品展覽會取得圓滿成功,以後該展覽會每兩年在北京舉行一次。1995年1月,紡科院機械廠與日本東麗和日本伊藤忠合資成立"北京中麗化纖機械有限公司",促使紡科院化纖機械製造跨上了一個新台階。

1995年,徐朴退居二線,任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顧問。同年,中國紡織總會聘任他為中國非織造布和產業用紡織品協會籌委會主任。2002年6月該協會成立,選舉他為名譽理事長。

徐朴1983年8月參加中國共產黨。1988年評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2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當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1994-1998年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顧問。曾任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理事,第十九、第二十屆常務理事,紡織部科技委歷屆委員。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