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得王介甫常州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得王介甫常州書

作品名稱: 得王介甫常州書

創作年代:北宋朝代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梅堯臣

得王介甫常州書是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梅堯臣作的一首詩詞。

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崑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並為《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詩小傳》等。[1]

正文

斜封一幅竹膜紙,上有文字十七行。 字如瘦棘攢黑刺,文如溫玉爛虹光。 別時春風吹榆莢,及此已變蒹葭霜。 道途與弟奉親樂,後各失子懷悲傷。 到郡紛然因事物,舊守數易承蔽藏。 搜奸證繆若治絮,蚤虱盡去煩爨湯。 事成條舉作書尺,不肯勞人魚腹將。 魚沉魚浮任所適,偶能及我為非常。 勤勤問我詩小傳,國風才畢葛屨章。 昔時許我到聖處,且避俗子多形相。 未即寄去慎勿怪,他時不惜傾箱囊。 知君亦欲此從事,君智自可施廟堂。 何故區區守黃卷,蠹魚尚恥親芸香。 我今正值雁南翔,報書與君倒肺腸。 直須趁取筋力強,炊粳烹鱸加桂姜。 洞庭綠橘包甘漿,舊楚黃橙綿作瓤。 東山故游攜舞娘,不飲學舉黃金觴。 溪如罨畫水泱泱,刺船靜入白鷺傍。 菱葉已枯鏡面涼,月色飛上白石床。 坐看魚躍散星芒,左右寂寂夜何長。 烏棲古曲傳吳王,千年萬年歌未央。 莫作腐儒針膏肓,莫作健吏繩餓狼。 儻如龔遂勸農桑,儻如黃霸致鳳皇。 來不來,亦莫愛嘉祥。[2]

作者簡介

梅堯臣(1002~1060)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後,於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3]

梅堯臣是中國北宋詩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稱宛陵先生。少時應進士不第,歷任州縣官屬。中年後賜同進士出身,授國子監直講,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梅與歐陽修蘇舜欽齊名,並稱梅歐或蘇梅。其早期詩歌創作,曾受西崑詩派影響,後詩風變化,強調《詩經》、《離騷》的傳統,反對浮艷空泛。藝術上,注重詩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點,主張「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所作多反映社會現實和民生疾苦,如《田家語》、《汝墳貧女》、《襄城對雪》之二、《猛虎行》等。詩風平淡含蓄,語言樸素自然,形象清切新穎,如《魯山山行》,細膩地描寫晚秋山間荒涼幽靜的景致。此外「五更千里夢,殘月一城雞」(《夢後寄歐陽永叔》)等都是意新語工的寫景佳句。但他為了矯正宋初詩壇靡麗之習,詩中不免流於質樸古硬,缺少文采,有過分議論化、散文化的傾向。他對宋代詩風的轉變影響很大,劉克莊稱其為宋詩的開山祖師。今存《宛陵先生集》60卷,《拾遺》1卷,《附錄》1卷,有《四部叢刊》本。

梅堯臣提出與西派針鋒相對的主張。強調《詩經》、《離騷》的傳統,摒棄浮艷空洞的詩風。在藝術上,注重詩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點,提倡「平淡」的藝術境界,要求詩寫景形象,意於言外。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與歐陽修、蘇舜欽齊名,並稱「梅歐」、「蘇梅」。劉克莊在《後村詩話》中稱之為宋詩的「開山祖師」。[4]

參考資料

  1. 梅堯臣 詩詞名句網
  2. 梅堯臣的詩詞全集 得王介甫常州書 古詩詞名句網
  3. 梅堯臣 古詩文網
  4. 梅堯臣介紹 文學360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