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得舍弟消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得舍弟消息》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

《得舍弟消息》作於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寶十五載)。黃鶴注:詩云"兩京三十口",又雲"烽舉新酣戰",當是天寶十五年作。

仇兆鰲《杜詩詳註》:首章,初得消息,憐弟而復自傷也。趙汸注:次句,有吾以汝為死矣之意。側身,言避寇不敢正行。一家村,指平陰荒僻之鄉。二句正述所傳之信。趙次公注:酣戰曰新,見殺伐未休。血痕曰舊,見亂離已久。招得幾時魂,恐死期將至,不復相會也。次章,敘兄弟遠離,而嘆資生無計也。弟不能歸,空傳烏鵲之喜。公不能往,深負鶺鴒之詩。見雖有消息,而彼此懸隔也。何顏面,窮困而慚。且幾時,銷憂無日。家口危如絲髮,不但兄弟兩人難保矣。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得舍弟消息》[1]

【作品別名】《得舍弟消息二首》

【創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杜甫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

得舍弟消息

【其一】

近有平陰信⑴,遙憐舍弟存。

側身千里道⑵,寄食一家村⑶。

烽舉新酣戰⑷,啼垂舊血痕。

不知臨老日,招得幾人魂⑸。

【其二】

汝懦歸無計,吾衰往未期。

浪傳烏鵲喜⑹,深負鶺鴒詩⑺。

生理何顏面⑻,憂端且歲時⑼。

兩京三十口⑽,雖在命如絲⑾。

詞語解釋

⑴《春秋》:昭二十三年,晉師在平陰。《史記》:陳平降漢,王使參乘,監諸將南渡平陰津至洛陽。平陰,乃古津濟處也。《唐書》:平陰縣,隋屬濟州,天寶十三載州廢,縣屬鄆州。

⑵《楚辭》:"欲側身而無所。"孫楚詩:"餞我千里道。"

⑶《史記》:韓信寄食於漂母。《戰國策》:馮諼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寄食門下。江淹書:"俯首求衣,斂眉寄食。"

⑷《喻巴蜀文》:"烽舉燧燔。"《淮南子》:魯陽公與韓戰,戰酣,日暮,援戈而麾之。《韓非子》:酣戰之時。

⑸《楚辭》有《招魂》篇。

⑹《兩京雜記》:乾鵲噪而行人至。《隨筆》雲:北人以烏聲為喜,鵲聲為非。南人聞鵲噪則喜,聞烏聲則唾而逐之,至於弦弩挾彈,擊使遠去。《北齊書》:奚永落與張子信對坐,有鵲斗於庭樹間,子信曰:"鵲言不善,當有口舌事。今夜有喚,必不得往。"子信去後,高儼使召之,且雲敕喚,永落詐稱墮馬,遂免於難。白樂天在江州,《答元郎中楊員外喜烏見寄》曰:"南宮鴛鴦地,何忽烏來止。故人錦帳郎,聞烏笑相視。疑烏報消息,望我歸鄉里。我歸應待烏頭白,慚愧元郎誤歡喜。"然則鵲言固不善,而烏亦能報喜也。

⑺《詩》:"鵲鎢在原,兄弟急難。"

⑻陸機詩:"生理各萬端。"

⑼柳惲詩:"獨枕悵憂端。"謝靈運詩:"兩京愧佳麗。"

⑽張遠注:兩京,公在西京,弟在東京也。三十口,合公與弟家屬而言,公《赴奉先》詩"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止言十口,可明徵矣。

⑾《後漢書·劉茂傳》:孫福為賊所圍,命如絲髮。

  1. 《得舍弟消息》 詩詞古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