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御街行·夭非華艷輕非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御街行·夭非華艷輕非霧》
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詞

《御街行·夭非華艷輕非霧》宋朝歐陽修寫的一篇詩詞。

歐詩受韓愈的影響較大,主要體現於散文手法和議論入詩。然而歐詩並不對古人亦步亦趨,故仍然具有自家面目。歐詩中的議論往往能與敘事、抒情融為一體,所以得韓詩暢盡之致而避免了其枯燥艱澀之失。例如《再和明妃曲》議論精警,又富有情韻。歐詩的散文手法主要不是體現於句法上,而是借鑑散文的敘事手段,如《書懷感事寄梅聖俞》敘述宴遊經歷,平直周詳,深得古文之妙。[1]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御街行

創作年代;宋代

作品體裁;詞

作者;歐陽修

作品原文

《御街行·夭非華艷輕非霧》[2]

夭非華艷輕非霧。來夜半、天明去。

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云何處。

乳雞酒燕,落星沈月,紞紞城頭鼓。

參差漸辨西池樹。朱閣斜欹戶。

綠苔深徑少人行,苔上屐痕無數。

遺香余粉,剩衾閒枕,天把多情賦。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 漢族,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籍貫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3]

歐陽修於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以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後累贈太師、楚國公,諡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

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4]其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5]

視頻

唐宋八大家之韓愈(二)理想照亮現實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