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德州扒雞製作技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德州扒雞製作技藝

德州扒雞製作技藝,山東省德州市傳統製作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德州扒雞製作技藝起源於明代,由燒雞演變而來。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德州扒雞的雛形產生,在一代代傳人的努力下,德州扒雞製作技藝日臻完美。德州扒雞製作技藝要經過宰殺、整形、上色、煮雞等11道工序,配16種藥材,經蜜汁澆灌、素油烹炸、精工扒制而成。2014年11月11日,德州扒雞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Ⅷ-233。

簡介

德州扒雞起源於明代,是由燒雞演變而來的。相傳早在元末明初的,隨着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和陸路古道興旺,德州成為京都通達九省的御路,經濟呈現繁榮,碼頭、集市上也出現了燒雞。燒雞的形態是側臥,開始僅是賈姓人家製作,後來漸漸流傳開來。據賈氏譜系記載,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賈健才製作的有別於燒雞造型和色澤的扒雞脫穎而出:燒雞整體側臥改為正臥,兩腿插入腹腔,兩翅從脖頸插入口銜而出,端正而臥,猶如「鴨」浮水面,口銜羽翎。色澤、口味上也有了改進和提高,達到了骨、肉分離的程度,這就是德州扒雞的雛形。而在這一年的元宵燈會上,德州老百姓第一次見到了德州扒雞。據史料記載,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第四次南巡,住在德州城呂家街,他的啟蒙老師田雯家中。田雯獻上德州扒雞,皇帝龍顏大悅,御封「神州一奇」,欽定為貢品。50年後,乾隆下江南時吃到德州扒雞,降旨把扒雞製作藝人王喧召進皇宮御膳房,從此,德州扒雞的名聲遍布全國。

評價

德州扒雞製作技藝經過多年的不斷完善和健康發展,已經成為德州市的一個支柱產業和經濟發展的龍頭。截至2020年,德州扒雞產業現有具生產資質的企業84家、作坊式扒雞加工門店百餘家。2016年德州各品牌扒雞產量達5000萬隻,銷售額8億多元,除此之外,德州市生產的與扒雞近似產品五香雞的銷售額達到了2億元。德州扒雞生產企業有嚴格的質量檢測部門和專業檢測人員,但產品研發方面的高端人才十分短缺,與高端科研機構的聯合不夠,存在重視傳統工藝、忽視技術創新的問題。此外,從事加工的技術專業工人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德州扒雞產業的發展。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