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心土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心土層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關於漢字的起源[1],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2]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名詞解釋

心土層 又稱「生土層」。是土壤剖面的中層。位於表土層與底土層之間。由承受表土淋溶下來的物質形成的。通常是指表土層以下至50厘米深度的土層。由於有物質的移動和澱積,所以表土層和心土層最能反映出土壤形成過程的特點。在耕作土壤中,心土層的結構一般較差,養分含量較低,植物根系少。旱作土壤的心土層,一般保持着開墾種植前自然土壤澱積層的形態和性狀,耕種引起的變化小;水稻土的心土層,在正常情況下多發育為具有棱塊或稜柱狀結構的斑紋層。B層是澱積層。C層是風化層。R層是岩石層。以上三層為心土層。

特點

含有機質少,結構性差,受耕作措施影響小,根系分布極少,大多保留着自然土壤澱積層的形態和性狀。水稻土的心土層,包括滲育層和瀦育層。滲育層也叫初期瀦育層,具有塊狀結構,有托水托肥作用。瀦育層又叫斑紋層或澱積層。一般是指犁底層以下,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層,這層土壤有較多的銹紋和銹斑。在排水良好的水稻土中,由於不斷滲漏,時濕時干,這層常出現銹紋、銹斑和鐵結核等新生體。瀦育層厚是肥沃水稻土的特點。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