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心腹之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心腹之患
xīn fù zhī huàn

近義詞 :心腹之疾 變生肘腋

反義詞 :癬疥之疚 癬疥之疾

出 處 :《左傳

體 裁成語

屬 於 :褒義詞

心腹之患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拼音是xīn fù zhī huàn,意思是比喻隱藏在內部的嚴重禍害。也泛指最大的隱患。出自左丘明所著的《左傳·哀公十一年》。

原文

吳將伐齊,越子率其眾以朝焉,王及列士,皆有饋賂。吳人皆喜,惟子胥懼,曰:「是豢吳也夫!」諫曰:「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於我。夫其柔服,求濟其欲也,不如早從事焉。得志於齊,猶獲石田也,無所用之。越不為沼,吳其泯矣,使醫除疾,而曰:『必遺類焉』者,未之有也。《盤庚之誥》曰:『其有顛越不共,則劓殄無遺育,無俾易種於茲邑。』是商所以興也。今君易之,將以求大,不亦難乎?」弗聽,使於齊,屬其子於鮑氏,為王孫氏。反役,王聞之,使賜之屬鏤以死,將死,曰:「樹吾墓梵檟檟可材也。吳其亡乎!三年,其始弱矣。盈必毀,天之道也。」[1]

譯文

吳國將要攻打齊國,越王率領他的部下前去朝見,吳王和臣下都贈送食物財禮。吳國人都很高興,惟獨伍子胥感到憂懼,說:「這是在豢養吳國的驕氣啊!」就勸諫說:「越國在我們這裡,是心腹中的一個病,同處在一塊土地上而對我們有所要求。他們的馴服,是為了要求達到他們的欲望,我們不如早點下手。在齊國如願以償,就好像得到了石頭田一樣,沒法使用。我們不把越國變成池沼,吳國就會被滅掉了,好比讓醫生治病,而說『一定要留下病根』,是從來沒有的。《尚書》的《盤庚》篇告誡說,『如果有猖狂搗亂不順從命令的,就統統剷除不留後患,不要讓他們的種族延長下去』,這就是商朝所以興起的原因。現在您的做法相反,想要用這種辦法來求得稱霸的大業,不是太困難了嗎?」吳王夫差不聽,派伍子胥到齊國去。伍子胥把兒子託付給齊國的鮑氏,改姓王孫氏。伍子胥從齊國回來,吳王聽說這件事,便派人把屬鏤寶劍賜給伍子胥讓他自殺。伍子胥臨死的時候說:「在我的墳墓上種植檟樹,檟樹可以成材。吳國大概就要滅亡了吧!三年以後,吳國就要開始衰弱了。驕傲自滿必然失敗,這是自然的道理啊。」

典故

春秋時期,越國和吳國是鄰國,越國趁着吳國忙於進攻楚國而經常出兵去襲擊吳國的邊境。吳國被惹煩了,就出兵討伐越國,不料卻吃了敗仗,吳王闔閭也因中箭傷而死去。他的兒子夫差繼承吳王之位後,為了要給父王報仇,勵精圖治,後來大敗越國,並乘勝攻入了越國的都城。越王勾踐率領着僅存的五千殘兵敗將退到了會稽,並派人向吳國求和。

吳國的大臣伍子胥對夫差說:「越王勾踐為人能含辛茹苦,今天要是大王不一舉殲滅他,將來一定會後悔。」可是吳王夫差因為這次的大勝而驕傲自滿,根本聽不進伍子胥的勸諫,下令准許越國議和並接受越國投降,他讓越王勾踐在吳國為奴三年,勾踐甚至為吳王嘗過糞便,勾踐在吳國受傷幾乎喪命,在這種情況下才被准許回到越國。

吳王大勝越國以後,夫差自以為從此可無後顧之憂了,於是一心想到中原和晉國、齊國等國家比試比試,分個高下。而這時的越王勾踐時刻不忘喪國之恥,臥薪嘗膽,越國的國力漸漸恢復起來。伍子胥又規勸夫差說:「勾踐一餐沒有兩味葷菜,哀悼死去的,慰問有病的,將打算有所作為。這個人不死,一定是吳國的禍患。現在吳國有越國在身邊,就像得了心腹疾病。(原文是:『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大王不先剷除越國,卻一心致力攻打齊國,不是很荒謬嗎?」可吳王還是不聽伍子胥的規勸。由於他連年用兵,結果國力空虛,終於在公元前473年被越國消滅了。

視頻

心腹之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