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思邊》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七古。此詩所寫為一秦地思婦,思念塞外久征不歸的丈夫,深深地表達分別之後的思念之情以及聯繫不方便的無奈之感。全詩六句四十二字。前四句以綠草蝴蝶、白雪晴雲來暗喻時間和地點,而不直白說出,深得比興之旨;後兩句點出三千里外的玉門關,言征夫離家之遠,且欲寄家書而不知其所處,說明了斷絕音信之久,深刻地表現了思婦的相思之苦。

《思邊》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此詩約作於唐玄宗天寶初年(742-744)李白在長安待詔時期。安旗《李白全集編年注釋》系此詩於天寶二年(743)。[1]

目錄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思邊[2]

作品別名;春怨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

《思邊》

去年何時君別妾?南園綠草飛蝴蝶。

今歲何時妾憶君,西山白雪暗秦雲。

玉關去此三千里,欲寄音書那可聞?

詞句注釋

⑴去年:剛過去的一年。唐杜甫前苦寒行》之二:"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

⑵南園:泛指園圃。晉張協《雜詩十首》其八:"借問此何時,蝴蝶飛南園。"綠草:亦即春日之時。

⑶今歲:今年。唐元稹賦得數蓂》詩:"堯年始今歲,方欲瑞千齡。"

⑷西山:王琦注云:"即雪山,又名雪嶺,上有積雪,經夏不消。在成都之西,正控吐蕃,唐時有兵戍之。"(《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五)吐蕃是公元七至九世紀時藏族建立的政權,控制青藏高原一帶地區。在松贊干布時期,吐蕃曾與唐通使修好,後來關係逐漸惡化,雙方互有攻伐,唐朝廷不得不派重兵駐守。杜甫有"西山白雪三城戍"(《野望》),李商隱有"雪嶺未歸天外使,松州猶駐殿前軍"(《杜工部蜀中離席》),諸句皆可為證。白雪:即寒冬之日。秦雲:秦地之雲,此暗指思婦家在秦地。秦,泛指陝西,唐人詩中往往特指長安。

⑸玉關:即玉門關,漢朝故址在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六朝移至今甘肅安西縣雙塔堡附近。漢代大將霍去病破月氏,開玉門關,自此成為中國與西域分界的關隘。北周庾信《竹杖賦》:"玉關寄書,章台留釧。"

⑹音書:音訊,書信。二句言音訊不通,存亡難知。

白話譯文

還記得我們去年什麼時候分別的嗎?那是南邊花園綠草地上飛蝴蝶的時候--春天。

現在,你知道是什麼季節了嗎?冬天已經到了,西山頂的白雪在雲層下更顯幽暗。

玉門關離我這裡有三千里地,我想給你寄封信,恐怕你也難得一見。

名家點評

南宋楊齊賢注《李翰林集》,將李白詩按內容分為十九目,此詩被編入"閨情"一目中。詩中以一個婦女的口吻,抒寫了她對從軍戍邊的丈夫的深情懷念以及關山迢遞、情愫難通的幽怨之情。(宋緒連《三李詩鑑賞辭典》)

文學賞析

"去年何時君別妾,南園綠草飛蝴蝶。"開頭兩句,是思婦對去年與丈夫離別時情景的追憶。這兩句妙在不純用敘述筆調,而採用思婦自問自答的寫法,顯得波峭有致。"南園"一句,因是化用晉代詩人張協"蝴蝶飛南園"(《雜詩十首》其八)的詩句,故"南園"可理解為某處的一所花園,未必實有所指。其時正當春天,南園裡綠草如茵,百花盛開蝴蝶在花叢中翩翩飛舞。一對即將離別的夫妻,面對如此良辰美景,尤其是看到那成雙作對的蝴蝶,不禁觸景生情,肝腸寸斷。但這種哀傷情緒並未在字面上流露出來,詩人描繪的反而是一派明媚的春光,這正是王夫之在評論《詩經·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四句時所說的"以樂景寫哀"(《姜齋詩話》卷上)的手法,從而把哀傷之情反襯得更為強烈。對這對夫妻家在何處、為何事離別、丈夫又去向何方等問題詩中均未作交代。這就給讀者設置了懸念,也為引出下二句埋下了伏線。

"今歲何時妾憶君,西山白雪暗秦雲。"中間兩句,用的也是思婦自問自答的寫法,寫思婦在丈夫離家一年之後對他的懷念。但詩中並未正面傾訴離愁別恨,而是分別描繪了"西山白雪"與"暗秦雲"兩幅慘澹的畫面,借景言情。"西山白雪"四字,看似景語,其實是藉此點明丈夫離家的原因及其戍守之地。"暗秦雲"三字,不僅點明了他們夫妻原來家居之地,同時也借思婦在家遙望雲天之所見,來刻畫她翹首期待之狀以及悒鬱愁苦之情。前兩句留下的三點懸念,至第四句方才釋然大白。這種寫法,較之一開頭便和盤托出,更耐人尋味,此詩構思布局之妙,於此可見。

"玉關去此三千里,欲寄音書那可聞!"末尾二句,寫思婦與丈夫天各一方,難通音信。秦地距玉關達三千里之遙,欲傳尺素,又無魚雁。夫妻二人,一別經年,滿腹相思,無由傾吐,這就使思婦更感痛苦萬分。詩中,思婦的丈夫戍守之地為"西山",並非"玉關",思婦欲往"玉關"投寄"音書",貌似南轅北轍,前後牴牾。其實這並非李白失之粗疏。蓋"玉關"自漢代以來,即為漢族統治者與西北各少數民族政權經常發生戰爭之地,也是閨怨詩中思婦經常夢魂縈系之地。如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雲:"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李白《子夜吳歌四首》其三亦云:"……秋風吹不儘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此類詩句,唐詩中不勝枚舉。在這裡,"玉關"並非實指,而是泛指征戰戍守之地,"玉關"自然也包括其中。詩人之所以用"玉關"取代"西山",很可能是出於修辭的需要。由於第四句已出現"西山"二字,故第五句換用"玉關",以免重複。

征夫懷歸、思婦閨怨,是中國古典詞歌中一個傳統的題材。自《詩經》以來,作者代不乏人,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名篇。即如李白,此類作品亦自不少。《思邊》這首小詩,在李白閨情詩中雖算不得出類拔萃之作,但在藝術上有如下兩點頗可注意。第一,如上文所述,首二句敘別離之悲,中二句訴相思之苦,均不落言筌,須待讀者細加咀嚼而後出,可謂含蓄蘊藉,韻味悠長。第二,全篇雖用思婦口吻,但"去年何時君別妾"二句是從丈夫一方着筆,"今歲何時妾憶君"二句是從自己一方着筆,這種對仗的句式從兩方落筆的寫法,既具整飭勻稱之美,又見迴環往復之致,與纏綿繾綣的詩情妙合無垠。末尾二句,出語雖稍嫌直露,但可使題旨表達得更為強烈醒豁,收結更為斬截有力,白璧微瑕,故未足深病。

作者簡介

李白[3](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公元762年的十一月,李白窮困潦倒,寄居在安徽當塗縣李陽冰處,當時他已經病入膏肓,自知時日無多,將平生詩文手稿全部交給族叔李陽冰,讓他帶管並編輯成集。然後,賦《臨終歌》一首,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二歲。[4]

偉大的浪漫詩人李白,經歷坎坷,一生流離,性格卻始終樂觀,詩風也雄奇豪邁。如果你翻開《李太白全集》,開卷第一篇就是年輕時寫就的《大鵬賦》。他浪漫地不想做人,想做恃才傲物的大鵬;他不想老死於家鄉,渴望像振翅的大鵬那樣去遠征;他不甘於平庸,無時無刻不夢想出人頭地……他還一無所有,在賦中就浪漫地自比為大鵬,相信自己展翅高飛,必將使「斗轉而天動,山搖而海傾」。真是少年壯志可凌雲。

視頻

古詩賞析

酒鬼還是詩仙?一起走近豪放不羈的大詩人李白

參考資料

  1. 《思邊》 古詩文網;
  2. [1] 詩詞名句網;
  3. 李白簡介 古詩文網
  4. 賦臨終歌而卒的李白,當時是什麼樣的心情?將浪漫進行到底 搜狐首頁,發布時間;2018-08-28 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