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惠孟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惠孟臣大約生活在明代天啟到清代康熙年間,荊溪人,著名壺藝名家。「孟臣」姓惠,是從聽泉山館珍藏的白砂大壺中得知的,根據是此壺底款有「天啟丁卯年荊溪惠孟臣制」楷書十一字。關於他的姓氏、籍貫和大約生活年代有了較明確的斷定。 惠孟臣壺藝出眾,獨樹一幟,作品以小壺多、中壺少、大壺最罕,所制茗壺大者渾樸,小者精妙。善於配製多種調砂泥,有白砂、紫砂、硃砂,以朱紫者多,白砂者少。壺式有圓有扁,有高身、平肩、梨形、鼓腹、圓腹、扇形等,尤以所制梨形壺最具影響,十七世紀末外銷歐洲各地,對歐洲早期的制壺業影響很大。據說安妮皇后在定製銀質茶具時,要求模仿惠孟臣的梨形壺。孟臣所造小壺大巧若拙,移人心目,以擅制小壺馳名於世,後世稱為「孟臣壺」,這種小壺特別適合於飲功夫茶,因而風靡南國。後期專制硃砂幾何形小壺,造型奇、體積小、工藝精。這種壺式為後世水平壺的前身。孟臣壺工藝手法極洗鍊,富節奏感,尤其是壺的流嘴,不論長或短,均剛直勁拔,有着與眾不同的鮮明特色。壺體光澤瑩潤,胎薄輕巧,線條圓轉流暢,成為孟臣壺突出的風格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