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成龍溼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成龍溼地
觀樹教育基金會


成龍溼地(英文:Chenglong Wetland)是台灣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內的一塊地方級濕地,位於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村西部濱海快速公路口湖交流道旁,由海岸人為濕地及小部分自然濕地組合而成,面積有171公頃。溼地鄰近有自然生景農園。濕地類型屬於海岸人為濕地及小部分自然濕地。

成龍村原名是「牛尿港莊」,位於雲林縣口湖鄉北港溪的支流牛挑灣溪畔,自清朝至日治時期,是北港溪重要的貨物集散地,很多牛隻都從這裡運送至牛尿港,再出口至中國閩江,因而得名。直到1948年因「牛尿港」名稱不雅,且村民渴望後代子孫成龍、成鳳,因此向鄉公所爭取,正式改名為「成龍村」。

形成由來

「成龍溼地」原為農耕地,因地層下陷,且接連受到韋恩颱風(1986年)、賀伯颱風(1996年)侵襲,海水倒灌、長期積水而逐漸演替成鹽分沼澤。

林務局2005年以「生態休耕」政策承租其中約62公頃的土地進行溼地保育。觀樹教育基金會2009年受林務局委託進駐,以「成龍溼地三代班」為核心,透過活動、課程陪伴老中青三代面對地層下陷的環境議題,且年年舉辦「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季」,重新連結村民與這片土地的情感,並激發村民的自主行動。

經過10年的共同努力與政府支持,本計畫於2018年獲得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獎的肯定。2019年,內政部公告成龍溼地為國家重要溼地(地方級)。

溼地生態介紹

動物分布

周邊漁塭主要養殖白鰻、台灣鯛、文蛤、虱目魚、草蝦、龍鬚菜、石斑、烏魚等,聚落也有民眾養豬,這些為鹽分沼澤帶來豐沛的營養鹽。

鳥類:至民國100年11月10日止,已紀錄到12目31科98種。以鷺科、雁鴨科、鷸科最為普遍。較為珍稀的鳥類有黑面琵鷺、小燕鷗、黑嘴鷗、紅隼、彩鷸、短耳鴞等。

鳥況以冬季最為精采,常可見大群的雁鴨與鷗科等候鳥出沒,像是鷗科的紅嘴鷗及黑腹燕鷗,雁鴨科的赤頸鴨、琵嘴鴨及尖尾鴨、鷸鴴科的青足鷸及濱鷸等最為常見,可說是國內少數易親近的賞鳥據點。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稀有的黑嘴鷗,也有一小群在此地蚶仔寮附近出沒。

夏季的鳥況也不差,有夏候鳥紀燕鷗、小燕鷗和蒼燕鷗來報到,優勢族群則為鷺科的小白鷺及大白鷺,黃小鷺與栗小鷺則是因在繁殖季而較容易觀察到。有些種類的候鳥,在成龍溼地成了一年四季可見的留鳥,高蹺鴴在此就有成功繁殖的記錄。此外,今年(2011年)更觀察到反嘴鴴、黑頭白䴉、以及更為稀有少見的琵鷺。

軟體動物:纖細重蓑海牛、長角海天牛、布氏葉鰓螺,原發現於七股鹽田及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日前也出現於成龍濕地。

水中生態:溼地內的魚類主要是吳郭魚、大肚魚、鰕虎魚、帆鰭摩利魚和大鱗鯔,此外鹹水性的魚類豆仔魚、卵鰨(比目魚)、赤翅仔、日本海鰶、烏魚等也不少。特別的是,青鱂魚於野外消失多年後,2006年9月再次於成龍溼地發現。溼地也可見到許多螃蟹,在溼地水閘門附近的泥灘沼澤地最易觀察,曾見過的有清白招潮蟹、萬歲大眼蟹、鈍齒短槳蟹、鋸緣青蟳、臺灣厚蟹、褶痕厚紋蟹、遠海梭子蟹等,蝦類則以等齒沼蝦及刀額新對蝦兩種較多,大多分布於淺水區及水閘門附近。而貝類則是以塔蜷及網蜷較多,是少數可以在有鹽分水中生存的種類。

植物分布

成龍溼地以草澤為主要植被,而非由紅樹林構成的溼地環境,植物種類計有46科108屬130種,主要植物有宜蘭莞草、海雀稗、蘆葦、冬青菊等。


保育類動物

瀕臨絕種的物種:黑面琵鷺。

珍貴稀有的物種:小燕鷗、黑嘴鷗、紅隼、彩鷸。

應予保育的物種:紅尾伯勞、燕鴴。

保育現況

稀有的宜蘭莞草目前僅發現於宜蘭地區及成龍等溼地,主要生長於台灣海岸的感潮帶及雲林口湖鄉水份飽和的低窪地,然而,因整地開發或棲地遭到人為破壞而逐漸消失,同時外來種的埃及聖䴉及吳郭魚的入侵,也對溼地造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