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打擊者霰彈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打擊者霰彈槍英語:Striker Shotgun,又稱:哨兵武器Striker-12、防衛型、防衛鬥牛型、和Cobray/SWD 掃街者)是一系列由南非槍械設計師希爾頓·沃克(英語:Hilton Walker)於1980年代研製,並且由阿姆塞爾公司、哨兵武器有限公司所生產的防暴控制和及戰鬥用途霰彈槍,發射12鉛徑霰彈[1]

研製歷史

1980年代初,津巴布韋人希爾頓·沃克(Hilton Walker)設計了打擊者霰彈槍的原型槍。其後沃克離開羅得西亞,帶着他的打擊者霰彈槍設計圖搬到南非居往以後,繼續完善他的設計,最後成功設計出這種大容量霰彈槍,並命名為「打擊者」(Striker)。他設計的霰彈槍是成功,在1980年代中期,這種霰彈槍向世界各地如南非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都有出售。

打擊者霰彈槍的主要優點是彈巢容量大,相當於當時傳統霰彈槍彈容量的兩倍,而且具有速射能力。但即使它在這成功的方面,另一方面卻有着它的明顯缺陷,其旋轉式彈巢型彈鼓的體積也過大,而且裝填速度較慢,一些基本動作並非沒有其一定的缺陷。

1980年代後期,沃克重新設計他的霰彈槍,移除原來以專用發條操作的彈巢旋轉機構,並且增加自動拋殼系統,通過前握把聯動的方式以手動驅動彈巢。這種改進型霰彈槍被稱為「守護者」(Protecta)。目前守護者霰彈槍由南非Reutech國防工業生產,並且給南非軍警使用和出口。

設計和功能

打擊者霰彈槍是一把有獨特之處的霰彈槍,因為其具有12發大容量彈巢和較短的總長度。除了槍管、槍管罩筒和轉輪以鋼板衝壓成型製造、彈巢殼以鋁合金衝壓成型製造外,前握把和包括手槍式握把在內的整個發射機構都是由工程塑料製成,而頂部的摺疊式槍托則是由金屬板製成。最初標準型的槍管長度為305毫米(12英寸),後來根據不同的市場需要,無論打擊者、守護者或是其仿製型都有其從177毫米(7英寸,近戰的需求)至762毫米(30英寸),某些地方民用槍械法規的限制)的各式槍管長度型號。

打擊者霰彈槍的槍機和供彈機構採用了類似轉輪手槍類武器的彈巢設計,它使用旋轉式彈巢型彈鼓供彈。由於打擊者使用了傳統型純雙動操作扳機(DAO)以及一個與手槍相比以下非常巨大和沉重的彈巢,希爾頓·沃克設計了自動旋轉裝置,一個預先繞在轉輪軸上的機械時鐘型卷簧裝置並且安裝在彈巢內部。在彈巢前面有一個上發條的蝴蝶型旋轉手柄,射擊以前先要以手旋轉手柄以旋轉轉輪並且扭緊內置的卷簧(類似上發條)。

射擊時只須扣下扳機,擊錘會擊發對準槍管的膛室內的霰彈。而卡住彈巢的棘爪後縮,彈巢在卷簧的作用以下旋轉1⁄12個圈才再次被棘爪卡住,下一發膛室對準槍管,而剛發射過的膛室會對準裝填/拋殼口。射手只需要連續扣動扳機便可持續射擊,可說是一種利用外能源驅動的半自動霰彈槍。亦由於以卷簧裝置為槍機,所以可以無視彈藥種類,把高膛壓發射的3英寸馬格南霰彈和低膛壓發射的23⁄4英寸橡膠子彈一起裝填並且使用。但事實卻證明了,這是以一種緩慢和無效率的方式以重新裝填這器。所以在設計被修改以後,現在槍管右側裝有一根兼作拋殼杆的拉機柄,在發生拋殼故障或需要清空所有膛室時使用這個拉機柄以便退出彈殼。

最初的設計型號被批評發射機制緩慢和繁瑣。每發霰彈必須單獨裝填,然後還要使用發條機制使彈鼓旋轉起來。彈殼必須先拉動沿着槍管右側的拋殼杆,把彈殼從這唯一一個裝填/拋殼口向後頂出。

最新版本已經移除發條機構,改為把前握把向右轉一下再向後拉一下,以驅動彈巢轉動1⁄12個圈。拋殼杆已經被自動拋殼系統取代,發射時的彈殼會在殘餘火藥燃氣的壓力下,將空彈殼自動向後拋出。並將原來拋殼杆身的導槽改為裝上一根拉機柄,它會自動地轉動彈鼓[2]

視頻

打擊者霰彈槍 相關視頻

「打擊者」霰彈槍被稱為史上顏值最低的槍! 
被霰彈槍打中會是什麼樣子, 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