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拉薩河特大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拉薩河特大橋是中國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境內的一座跨江橋樑,位於拉薩河之上,為青藏鐵路的控制性工程之一。

拉薩河特大橋於2003年5月9日動工建設,2006年7月1日竣工運營。

拉薩河特大橋全長940.85米,海拔3700多米,橋面為單線Ⅰ級鐵路,設計速度120千米/小時。

建設歷程

2002年8月4日,原中國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獲得拉薩河大橋設計權。

2003年5月9日,拉薩河特大橋開工建設。

2004年11月29日,拉薩河特大橋開始架設鋼管拱工程。

2005年1月31日,拉薩河特大橋完成鋼拱架設;同年5月13日,拉薩河特大橋全段貫通,完成主體工程。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開通運營[1],拉薩河特大橋投入使用。

橋樑位置

拉薩河特大橋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境內,上跨拉薩河,距離拉薩站約2千米、拉薩市中心約5千米;橋址以北是念青唐古拉山,以西為堆龍德慶區和拉薩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以東為拉薩市區;全橋路段為青藏鐵路西端組成部分。

建築設計

拉薩河特大橋設計理念結合當地自然環境、藏族習俗和建築風格特點[2],設計概念融合地域文化和高原山水元素[11],橋型引入哈達、經幡飄飛和雪山的意象。既有宏觀上拱軸線構成的優美曲線和一定的體量雄渾感,又有細部富有韻律桁的架式構造,兼具民族特色與時代氣息。橋身採用白色塗裝,主橋三跨連續鋼拱仿佛三條潔白的柔美哈達飄逸在拉薩河上,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一大兩小拱及拱腳設計,又如連綿起伏的高原雪山。

拉薩河特大橋主橋採用五跨連續橋樑和中間三跨連續鋼拱橋組合體系,主跨採用雙層彎拱結構。主橋採用鋼管砼拱連續梁結構,引橋採用預應力砼連續箱梁形式。為減小拱肋厚重感,主橋做成鋼結構雙肋,中間跨高低肋間用圓管聯繫,兩小跨高低肋間做實腹板。拱腳處理利用橋面梁結構受力特性,使用混凝土質感完成;拱腳與拱肋連接處設混凝土剛性構件加強,在視覺效果上實現從實到虛的過渡。主橋橋墩設計為耗牛腿式樣,主跨橋墩做成變截面雙圓柱墩,主跨與引橋的不等截面箱型梁採用圓滑過渡;引橋橋墩設計為雪蓮花式樣。

拉薩河特大橋全長940.85米,採用「36米+72米+108米+72米+36米」跨徑布置;中孔拱上拱矢高23米、下拱矢高20米,邊孔拱矢高15米;中孔拱每片拱肋設置13根吊杆,邊孔拱每片拱肋設置8根吊杆。橋面為單線Ⅰ級(非電氣化)鐵路,設計速度120千米/小時。橋樑界限淨寬4.88米、淨高6.55米,橋體按8級地震烈度設防。

視頻

拉薩河特大橋 相關視頻

現場直擊拉日鐵路首趟客車通過拉薩河特大橋
央視新聞直播間報道金陽河特大橋最高墩封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