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拉達賓諾德·巴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拉達賓諾德·巴爾(1886年1月27日-1967年1月10日)是印度的法律學者、律師。他是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印度代表。

經歷

巴爾生於孟加拉邦拉第亞區一個村子,三歲喪父,由於成績優秀,獲得政府頒發的獎學金得以繼續學業。Presidency College中學畢業後,考入加爾各答大學修讀法律

  • 1920在法學碩士考試中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考試獲得碩士學位,並於翌年成為律師。
  • 1924年,取得加爾各答大學法學博士學位(LLD)。
  • 1923年至1936年期間,擔任加爾各答大學法學教授;並先後於1925年、1930年、1938年三次當選有印度學術界最高榮譽之稱的「泰戈爾紀念」法學教授。
  • 1941年,出任加爾各答高等法院法官
  • 1944年,出任加爾各答大學副校長。
  • 1946年,巴爾受邀成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印度代表,認為法庭對日本「戰犯」的判決依據是「事後法」,嚴重違反了不溯及既往原則,屬於「戰勝國」對「戰敗國」的報復性審判,而不是公平正義的審判,因此主張日本所有被告無罪。其觀點獲得荷蘭法官代表BertRöling教授、法國法官代表亨利伯納德的支持,最終在東京審判結果中,巴爾等5名法官代表投了反對票,但最終審判結果還是以6票對5票的微弱優勢通過。巴爾是透過自學學習國際法[1]

遠東軍事法庭

在1946年在東京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刑中,巴爾認為是次裁決是不公平的。他寫下了數十萬字的判詞,認為這只是勝利者對戰敗者審判。他最終判決所有十一名甲級戰犯無罪。

事後

1952年被聯合國委任為國際法委員會委員直至1967年(其中1958年度和1962年度為委員長)。1960年被頒授印度最高榮譽PADHMA-RRI。1966年離開聯合國。1967年在印度加爾各答病逝[2]

視頻

拉達賓諾德·巴爾 相關視頻

兩會·聲音|法律學者:民法典回應中國之問時代之問
遠東軍事法庭現場 皇帝溥儀情緒激動 曝出一則驚世消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