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拜歲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文學名:拜歲蘭

拉丁學名:Cymbidium sinense

(Jackson ex Andrews) Willd.

別稱:墨蘭

門:木賊門

綱:木蘭綱

目:天門冬目

科:蘭科

屬:蘭屬

拜歲蘭(學名:Cymbidium sinense (Jackson ex Andr.)Willd.):又名報歲蘭,是蘭科蘭屬地生植物。

假鱗莖卵球形,包藏於葉基之內。葉帶形,近薄革質,暗綠色。

花葶從假鱗莖基部發出,直立,較粗壯,一般略長於葉;

花的色澤變化較大,較常為暗紫色或紫褐色而具淺色唇瓣,

也有黃綠色、桃紅色或白色的,一般有較濃的香氣;萼片狹長圓形或狹橢圓形;

花瓣近狹卵形;唇瓣近卵狀長圓形;蕊柱稍向前彎曲,兩側有狹翅;

花粉團4個,成2對,寬卵形。蒴果狹橢圓形。花期10月至次年3月。

生於林下、灌木林中或溪谷旁濕潤但排水良好的蔭蔽處,海拔300-2000米。

分布於中國印度緬甸越南泰國日本琉球群島等。[1]

形態特徵

地生植物;假鱗莖卵球形,長2.5-6厘米,寬1.5-2.5厘米,包藏於葉基之內。

葉3-5枚,帶形,近薄革質,暗綠色,長45-80(-110)厘米,寬(1.5-)2-3厘米,有光澤,關節位於距基部3.5-7厘米處。

花葶從假鱗莖基部發出,直立,較粗壯,長(40-)50-90厘米,一般略長於葉。

總狀花序具10-20朵或更多的花;花苞片除最下面的1枚長於1厘米外,其餘的長4-8毫米;

花梗和子房長2-2.5厘米;花的色澤變化較大,較常為暗紫色或紫褐色而具淺色唇瓣,

也有黃綠色、桃紅色或白色的,一般有較濃的香氣;萼片狹長圓形或狹橢圓形,長2. 2-3 (-3.5)厘米,寬5-7毫米;

花瓣近狹卵形,長2-2. 7厘米,寬6-10毫米;唇瓣近卵狀長圓形,寬1.7-2.5(-3)厘米,不明顯3裂;側裂片直立,

多少圍抱蕊柱,具乳突狀短柔毛;中裂片較大,外彎,亦有類似的乳突狀短柔毛,邊緣略波狀;

唇盤上2條縱褶片從基部延伸至中裂片基部,上半部向內傾斜並靠合,形成短管;

蕊柱長1.2-1.5厘米,稍向前彎曲,兩側有狹翅;花粉團4個,成2對,寬卵形。

花期10月至次年3月。蒴果狹橢圓形,長6-7厘米,寬1.5-2厘米。

近種鑑別

建蘭

拜歲蘭與建蘭在外觀上一個寬葉與一個細葉是不容易混淆的,

但某些株型矮小或矮種的墨蘭與建蘭比較相似,就要仔細觀察。

墨蘭與建蘭的最大區別就是葉片上的副脈,逆光從葉骨觀察建蘭的副脈比較透明,而墨蘭的副脈不透明而且比較深綠。

寒蘭

拜歲蘭與寒蘭在外觀上是很易區分的。但是,一旦葉片較細長時墨蘭與寒蘭就比較相似。特別是墨寒之天然雜交種蘇蘆在外觀上就更為相似了。

區別方法:

寒蘭葉脈比墨蘭透明,寒蘭之葉脈在葉背上比較突出,而墨蘭葉脈不透明且淡綠色,葉脈與葉肉組織比較平順。

寒蘭葉甲比較緊密、不開叉,並且上下、大小一致,葉甲尖端及邊緣常帶紅紫色;

而拜歲蘭葉甲比較尖且不緊密,容易開叉、叉度較大,緊抱葉片基部的位置不及寒蘭高,

葉甲上部開叉度比下部開叉度大,葉甲常呈青紫色。

寒蘭假鱗莖比較細長,墨蘭的比較圓大。

在葉片長度同乎相同時,每株寒蘭的葉片數量比墨蘭的多,而寒蘭的葉片也比墨蘭的粗糙。

主要品種

金嘴墨蘭

葉3-5枚,叢生在橢圓形的假鱗莖上,葉片劍形,深綠色,葉片尖端有金色嘴藝,因而稱為「金嘴」。

花莖直立,高出葉面,花香,每支花有7-17朵。

銀邊墨蘭

假鱗莖比較粗壯;葉片形狀與金嘴相似,葉片寬,每片葉的兩邊都是銀色的,故取名銀邊;花莖直立,高出葉面,花幽香。

企黑墨蘭

企黑又叫企劍、山川等,株型緊湊;葉片較直立、寬大,葉片墨綠色,無任何斑點或線藝;花香,花莖直立,不高出葉面,每支花的數量一般在8-16朵。

企劍白墨

白墨是拜歲蘭四大傳統品種之一,其假鱗莖肥大,橢圓型;葉片較長、稍垂,葉片墨綠;花朵為玉白色素花,花香,花枝高,每支花有7-17朵。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300-2000米的林下、灌木林中或溪谷旁濕潤但排水良好的蔭蔽處。喜陰,而忌強光。

喜溫暖,而忌嚴寒。喜濕,而忌燥。多生長於向陽、雨水充沛密林間,其光合作用的光補償點,

約為春季晨光之半,光的飽和點約為夏季中午光強的10﹪-15﹪。

分布範圍

中國分布:產安徽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峨眉山)、貴州 西南部和雲南。

世界分布:印度、緬甸、越南泰國、日本琉球群島也有分布。

參考來源

  1. 墨蘭種植, 火爆農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