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按兵不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按兵不動

中文名稱:按兵不動

反義詞:雷厲風行 聞風而動

春秋末,衛國被迫與晉國結盟,成為晉國的附庸國。衛靈公為改變現狀,與齊景公締盟。晉國不能容忍衛國的行為,趙鞅派史默潛伏衛國。史默半年後回國報告說衛國啟用賢臣蘧伯為相國,孔子的弟子子貢在出謀劃策,趙鞅就按兵不動。在現代,意思是:一動也不動。現也比喻暫不開展工作。

解釋

按:止住。使軍隊暫不行動。現也比喻暫不開展工作。

出處

1、《荀子·王制》:"偃然按兵不動。"

2、《呂氏春秋·恃君覽》:"趙簡子按兵而不動。"

3、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回:曹操來見袁紹曰:"今董賊西去,正可乘勢追襲;本初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掛印封金》:紹令退軍武陽,連營數十里,按兵不動。

6、《三國演義》第七十回:" 黃忠 、 嚴顏 收兵入寨,俱各按兵不動。"

7、《水滸傳》第一○八回:"次日, 盧俊義 按兵不動,再令 解珍 等去尋訪。"

8、清 陳天華《警世鐘》:"這時大家以為各國必要實行瓜分 中國 了,不料各國按兵不動,仍許 中國 講和。"

成語典故

  春秋末,衛國被迫與晉國結盟,成為晉國的附庸國。衛靈公為改變現狀,與齊景公締盟。晉國不能容忍衛國的行為,趙鞅派史默潛伏衛國。史默半年後回國報告說衛國啟用賢臣蘧伯為相國,孔子的弟子子貢在出謀劃策,趙鞅就按兵不動。

相關介紹

《呂氏春秋》是秦國丞相呂不韋主編的一部古代類百科全書似的傳世巨著,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呂氏春秋》是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後)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撰的雜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呂覽》。此書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呂不韋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

荀子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因避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漢族,周朝戰國末期趙國猗氏(今山西安澤)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時人尊稱「荀卿」。曾三次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常被與孟子的性善論比較。對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當的貢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