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捺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捺缽
圖片來自daynews

捺缽契丹語,漢語譯為行營行轅行在營盤[1]﹐意為遼朝帝王的行營。

介紹

遼朝雖以遼上京作為首都,但是其政治核心不在首都,而在捺缽(契丹語「行在所」、「行宮」的音譯[2])。這是因為遼朝的主要民族契丹族遊牧民族。由於契丹族轉徙不定、車馬為家的特性,決定了皇帝的巡狩制。一切重大政治問題均在捺缽隨時決定,是處理政務的行政中心。[3]每年又「四時巡狩」,「四時各有行在之所,謂之捺缽」。皇帝在遊獵地區設的行帳,以區別於皇都的宮帳。因氣候、自然條件的制約,四時各有捺缽之地。

捺缽一語最早記載自馬擴的《茆齋自敘》。《遼史》有「春捺缽」條:「春捺缽曰鴨子河濼。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帳,約六十日方至。天鵝未至,卓帳冰上,鑿冰取魚。冰泮,乃縱鷹鶻捕鵝雁。」

遼朝皇帝每年只在上京暫住,經常遷移。每年兩次,北面和南面官被召到捺鉢商討國事。皇帝遊幸期間,由北面高官陪伴,一起生活。南面官則於冬天南下中京,處理漢人臣民的事務,只有一名丞相及幾名文書充當皇帝的日常隨從。

遼代皇帝的捺缽體制在四個季節分別安排了不同的活動,以適應季節和氣候的變化。「春捺缽地一般在鴨子河濼,其活動有釣魚、捕捉天鵝等。夏捺缽一般在黑山,吐爾山一帶,皇帝夏天來此避暑...秋捺缽的主要活動是圍獵...冬捺缽之地主要是在廣平淀,皇帝來此避寒是主要目的。」[4]

遺蹟

參考文獻

  1. 龐元英《文昌雜錄》卷六云:「北人謂住坐處曰捺缽,四時皆然,如春捺缽之類是也。不曉其義。近者彼國中書舍人王師儒來修祭奠,余充接伴使,因以問師儒,答云:『是契丹家語,猶言行在也。』」
  2. 捺鉢. 漢典. [2010-09-21]. 
  3. 王易《重編燕北錄》:「所謂捺鉢者,戎主所至處也。」
  4. 周, 峰. 宋使所見契丹人的生活——以行程錄和使遼詩為中心.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9: 143–152. ISBN 978-7-5097-09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