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揭密: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
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樣性演變曲線原圖鏈接來自科學網圖片

中文名:古生代

外文名:Paleozoic

名稱指向:地質年代

距今時間:約5.7億年至2.3億年前

形成物質:世界重要成礦期

隸 屬:顯生宙第一個代

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該研究利用古生物大數據、超算和遺傳算法等全新的方法和手段,基於化石記錄重現了生命演化歷史,改變了當前對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的認知。

《寒武紀至早三疊世高分辨率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的論文

南京大學教授樊雋軒,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沈樹忠等在《科學》雜誌發表了題為《寒武紀至早三疊世高分辨率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的論文。該研究利用古生物大數據、超算和遺傳算法等全新的方法和手段,基於化石記錄重現了生命演化歷史,改變了當前對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的認知。

生命起源與演化是世界十大科學之謎,也是《科學》雜誌列出的125個重大科學問題之一。了解地球上生命的演化歷程,是人類了解自身由來,以及未來演化的重要手段。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生物中99%以上已經滅絕,但只有很少一部分能保存為化石,如何通過不完整的化石記錄重建地球歷史生物多樣性的變化規律是一個重大科學難題。此外,在地球歷史中,曾經發生過重大的生態系統和環境的突變,導致了多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利用古生物數據庫重建地質歷史全球生物多樣性模式,揭示地球生命的演化歷史,以及與環境變化之間的關係,可以為了解當前的地球生物多樣性危機提供重要啟示。

為了建立古生代(約5.4億年—2.4億年,相當於寒武紀至三疊紀早期)海洋生物多樣性曲線,樊雋軒等人收集了大量的地層剖面和化石記錄,從中遴選了3112個地層剖面、11268個海洋化石物種的26萬條化石數據。國際同類研究通常基於編目式數據庫的方式進行多樣性統計分析,分辨率低,難以準確重現生命演化的精細過程。為了根本地解決這一問題,團隊結合了模擬退火算法和遺傳算法,自主開發了基於並行計算的約束最優化方法,利用「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經過反覆計算和驗證,獲得了全新的寒武紀—三疊紀海洋無脊椎動物的複合多樣性曲線,其統計時間分辨率約為2.6萬年,較國際同類研究的精度提高了400倍左右。

該項研究表明,前人使用的低分辨率且不均一的時間標尺,會直接影響對古生物多樣性的估算,導致無法準確評估生物多樣性的變化速率和模式,並可能掩蓋突發性的重大事件以及短時間的劇烈波動。新建立的多樣性變化曲線更加準確地重現了地質歷史中最大的三次生物滅絕事件和兩次重大生物輻射事件的精細過程。

研究採用了全新的技術手段,部分解決了深時(Deep-time,通常指人類出現之前的歷史)高分辨率時間標尺建立的難題,從而可以在接近現代長尺度生態研究的水平上驗證或評估生物或古生物學的假說。

此項研究是地球科學數據科學相結合的一項突破。2019年由中國科學家倡議、13個國際組織與機構共同發起的國際大科學計劃——「深時數字地球」(DDE),致力於搭建全球地球科學家與數據科學家合作交流的國際平台,推動地球科學在大數據時代的創新發展。在DDE計劃的框架下,基於全球地質大數據與更加高效的超算方法,重建完整的生命演化歷史將得以實現。[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