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揭秘為什麼是這十年改變了整個世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西洋十年改變世界

來自網絡的圖片

揭秘為什麼是這十年改變了整個世界?提到「西方文明」,多指部分西歐和美洲大部分地方構成的大西洋共同體。在文明史上,這個跨越大洋兩岸世界的產生耐人尋味。[1]

在大西洋全部歷史上,最最讓人困惑不解的是——

這一切怎麼開始的?

與發展緩慢的歐洲文明相比,大西洋上的突破卻來得非常突然。

在幾千年的泛泛表現之後,就在一個10年裡,也就是15世紀90年代突然發軔。一系列的探險,將大西洋轉變成為遠程文化交流的潛力地帶。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船上滿載着:

航行設備、計算數據、地圖指南

推測、謊言、互不信任

旅行故事,也許一半是幻想,一半已成真。

——F. C. 特博:《克里斯托弗·哥倫布

人們把西方文明等同於開拓精神,然而幾千年來,西方人都停在海邊,毫無生氣。在歷史大部分時間裡,歐洲人對遠航沒什麼進取心,也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努力。

約1000年前,羅馬文化和征服者來到這兒。隨後,基督教緩慢但徹底地改變了這裡。把歐洲大西洋的邊緣,變成了拉丁語系基督教世界的疆界。

然而,歐洲文明在14世紀遭遇了災難,瘟疫、戰爭、饑荒......到了15世紀恢復得相當緩慢。與之相比,大西洋上的突破卻來得非常突然。

在幾千年的泛泛表現之後,就在一個10年裡,也就是15世紀90年代突然發軔。一系列的探險,將大西洋轉變成為遠程文化交流的潛力地帶。

他們是怎樣做到的

No.1哥倫布

——1493年的兩次跨大西洋航行

​開闢了一條從大西洋中部跨越大洋的往返航線,這是整個帆船航海時期最好的航線。

No.2約翰·卡伯特

——1497年從布里斯托爾到紐芬蘭島往返航行

開闢了前往北美的外海航線,成為通往近代早期殖民運動開創的「新歐洲」大道。

No.3瓦斯科·達·伽馬

——航行前往印度

發現了穿越大西洋東南信風與南極西風帶匯合的路線。

No.4這個10年的最後幾年

​所謂的安達盧西亞人和盎格魯亞速爾人的航行,以及哥倫布自己對新大陸沿岸的探險都是在這些成就上的進一步拓展。

航行如何改變世界?

從哥倫布1492年第一次跨越大西洋,到1500年佩德羅·卡布拉勒在巴西登陸起不長的幾年——這兩大遠征中間的那些航行產生了兩大結果,改變了整個世界。

在航行中,歐亞、非洲開始接觸到美洲,特別是將自中國到西歐人口密集的舊大陸。經由南亞、西南亞和地中海,與中美洲和環加勒比海的新大陸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大洋不再是海岸沿線歐洲人探險開拓的障礙,而是成為建立帝國和貿易的通路,西歐一躍突破了歷史局限。

短期來看,就是15世紀90年代的突破,使大西洋文明成為可能。大西洋成為溝通各處的紐帶,在財富上,以前得天獨厚的亞洲和相對貧窮的歐洲開始發生逆轉。

15世紀90年代探險開闢出的路線,破解了大西洋風系的密碼。歐洲人對北大西洋的風系、洋流已經有了精確、廣泛的認知。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已經熟悉了南大西洋的風系模式。

他們由此得以進入世界上最富有、最繁忙的商業區——印度洋。有史以來第一次,商人們可以將海運從歐洲轉到印度洋,以運輸者的身份參與到誘人的亞洲內部貿易當中。

什麼讓這個十年如此特別?

科技?

——同一時期沒有與之相配的科技突破

哥倫布所有跨大西洋航行中,都會帶着一個四分儀,更多是為了賣弄而非實用。那麼,他如何判斷緯度?

用北極星周圍衛星的軌道確定夜晚長度,用24減去這個數字得出白天的時長,再從表中查得緯度數據。

地圖

——在這一突破中沒發揮任何作用

根據哥倫布的記錄,他們曾在某個地方參照航海圖改變了航線。​但他的航線都是前人未曾走過的,所以航海圖內容只可能是猜測性質。

同一時代的其他航海者也很少使用航海圖或是其他輔助手段。他們只靠基本星象導航: 根據感覺和經驗判斷航線,用肉眼觀察太陽或是北極星的位置來計算緯度。

地域文化?

——國家間的競爭發揮着作用

大西洋沿岸的各個港口都希望在探險中分得一杯羹。但是競爭也是長期以來就存在,這還是沒法解釋為什麼15世紀90年代會成為一個碩果纍纍的10年。

這10年無可爭辯的優勢:

​對於大西洋探險的投資者來說​,之前那10年的探險回報相當豐厚。即便是在資金緊張的西歐,也有錢進行探險活動。

就在那個10年,卡斯提爾人征服了加那利群島,局勢平息後那裡開始生產糖。此前耗力、耗財的大西洋事業從此開始獲利。

僅在1480年,就有20艘艏樓船,40、50艘載糖貨船前往馬德拉群島和聖港島,進行豐富的、價值不菲的貨物交換。這些島嶼上的經濟奇蹟令葡萄牙議員讚不絕口。

1481年,探險航行中攜帶了大量的鹽,這表明那時可能已經發現了產量豐富的漁場。

卡薩米納是葡萄牙人的非洲貿易中心,為了確保黃金貿易更牢靠地掌握在他們手中,葡萄牙人於1482年在西非鼓包處的下方修建了米納聖若熱城堡。

1439年,葡萄牙探險家拜訪過的島嶼出現在馬略卡製圖師的地圖上。

在此之前,葡萄牙大西洋探險的投資者們很少能收回投資。而現在則很容易從在里斯本的意大利銀行家那裡籌到資助。

如今

離布朗大學幾個街區的

停車場路標上寫着:

非葡萄牙人禁止停車

人們很容易想起這是祖先留下的家園

曾有過祖先的痛楚

沿着整個海岸

人們可以在這裡或那裡看到

類似愛爾蘭或葡萄牙的印記

和他們老家相似

提醒着人們,他們是跨海而來......[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