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揭秘王莽篡漢後如何實現權力不流血過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莽

來自網絡的圖片

揭秘王莽篡漢後如何實現權力不流血過渡話說王莽製造了「市無二賈、官無獄訟、邑無盜賊、野無饑民、道不拾遺、男女異路」的古代太平盛世之後,公元 6 年才 14 歲的漢平帝又適時地死了(病死或被王莽毒死),當時儘管有年長的漢宣帝曾孫,但王莽卻別有用心地出台了一個「兄弟不能相互繼承」的皇權承繼規定,目的也就是防止成年皇孫誤了他操縱帝國權柄的好事,一定要立乳臭未乾的兩歲劉嬰為太子,還煞有介事地讓太皇太后以群臣強烈要求的名義,叫王莽代理皇帝之職,稱為「攝皇帝」,還改年號為「攝政」, 稱為居攝元年[1]

其時,民間又適時出現王莽當為皇帝的輿論造勢,居然武功縣長孟通,還能在水井中挖得一塊白石,白底紅字醒目寫着「告安漢公莽為皇帝」幾個大字,君權神授是也。

這樣一鬧,連瞎子也能看出了王莽的狼子野心,當然會引起劉漢宗室的強烈反抗,你這隔壁老王連東家也要欺負,胃口太大,當劉家人死絕了,那就真刀真槍幹上一回吧。

而帶頭髮難的是安眾侯劉崇,雖然勇氣可嘉,精忠報漢,萬死不辭,無奈能力有限又兵力不足,難以與如日中天又兵多將廣的王莽抗衡。居攝元年(公元6年)劉崇只勉強拉起了百餘人進攻宛城,連城門都沒摸到就失敗了,可謂是杯水車薪以卵擊石。

雖然這武裝反莽的「第一槍」,打得不是太漂亮,不過接下來的「倒莽第一人」翟義就厲害多了。

劉崇起兵失敗後的第二年九月,當時的東郡太守翟義,聯同槐里人趙明、霍鴻等人起兵反莽,聲勢浩大,翟義還立嚴鄉侯劉信為天子,通告各地,以便與王莽的「偽中央」對抗。

這次起義,據說長安以西23個縣的「盜賊」都一齊起來造反了,可謂是群情洶湧,也立馬粉碎了王莽粉飾的「大同世界」。這次王莽也不能裝清高了,因為大家也知道了這個最危險的「隔壁老王」偷權的險惡用心,王莽十分恐懼,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可能還非常後悔自己有非分之想,於是日夜抱着孺子嬰在宗廟禱告,老淚縱橫地表示懺悔,同時模仿《大誥》寫了一篇文章表明心跡,一再說自己攝位只是臨時的,決無覬覦皇權之心,等孺子嬰長大成人絕對會將皇位完璧歸趙。

王莽當然是當時最佳「表演帝」,他一面痛哭流涕地向眾人表露心跡,又一面令當時的「戰神」王邑率領大軍打壓起義部隊,最終順利地撲滅了翟義的反莽起義,王邑沒有讓他失望。

待掃除了稱帝障礙,王莽也即時收起了「苦情戲」,不想再裝了,做真皇帝之心立現。

於是,他手下那班吹鼓手立馬心領神會,各種「勸進」的符命、圖書紛至沓來,什麼「求賢讓位」、「漢歷中衰,當更受命」、「天告帝符,獻者封侯」,可謂是層出不窮,熱鬧非凡。

最絕的是,當時一個在長安求學的太學生叫哀章,很善於政治投機,他知道王莽很迷信符瑞,也知道王莽很想當真皇帝,於是投其所好,冒着殺頭的危險做了兩個銅匾,一個外面貼上「天帝行璽金匾圖」,另一個貼上「赤帝行璽 某傳予皇帝金策書」,金策書中甚至大膽地寫上「劉邦將皇位傳予王莽」, 王莽是真命天子, 元後王政君應 遵 天命將帝位傳給王莽。

此外,膽兒特別肥的哀章,還喪心病狂地給自己進行自我推薦,公然在表中列有十一人的官銜,包括王莽的8位大臣以及他自己,放於高帝廟。

這個還真是史上最大膽、最別開生面、最有想象力的「求職大秀」,果然也讓他成了王莽的新寵,貴為「新莽四輔」之一,最後被更始帝的軍隊所殺,此是後話。

反正,王莽得到符瑞事件的報告之後,立馬去高廟將金匾迎到未央宮前殿,演完了稱帝前的最後一場戲。

原本,王莽還不是那麼急要登基,不過哀章的瘋狂行為打亂了他的計劃,騎虎難下之間,在同伴的縱容之下,加上超高的「民意支持」,本來想當皇帝也想暈了的他,甚至不顧體面地逼迫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為此王政君還曾怒砸玉璽,致使傳國玉璽崩了一角,不久憂憤而亡),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新」,史稱新朝,稱始建國元年(公元8年十二月),西漢滅亡,王莽時年54歲。

正如某些歷史研究者所言:「從安漢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共計八年,中國曆朝除了貴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開篡奪之例。」這不流血的最高權力和平過渡,正得益於王莽得心應手的民意操縱,說是古代成功的「民選總統」也不為過。關於這一點,史學家葛劍雄也說:「從陽朔三年(前22年)步人仕途,至當上新朝的皇帝,王莽花了31年時間。如果我們認真分析西漢末年的條件,就不難發現,王莽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老葛給出的理由有三:一是西漢在成帝、哀帝兩昏君的折騰下,尤其是放任寵臣和外戚窮奢極欲,貪得無厭,「如董賢在短短几年裡,積聚的家產竟有 43 萬萬」,給社會經濟帶來了毀滅性打擊,「流亡的百姓已以百萬計,在發生災害的年份,流離失所、死於溝壑的百姓更不計其數。貧富相差懸殊,奴婢與牛馬一起供買賣,這樣的社會怎麼能長久存在呢?」;二是社會各階層普遍對現實不滿,很有群眾基礎正能量滿滿的王莽的出現,簡直就是大家心中的「希望所在」;三是在貪贓枉法成風的西漢末年,王莽卻不貪不拿,還自己掏腰包接濟窮人,這樣的「白烏鴉」誰人不擁護?[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