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摸魚兒·東皋寓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摸魚兒·東皋寓居

來自 古詩文網 的圖片

作品名稱:摸魚兒·東皋寓居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晁補之

摸魚兒·東皋寓居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晁補之的作品之一。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並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名篇有《照碧堂記》、《拱翠堂記》、《有竹堂記》等。[1]

正文

買陂塘、旋栽楊柳,依稀淮岸江浦。東皋嘉雨新痕漲,沙觜鷺來鷗聚。堪愛處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無人獨舞。任翠幄張天,柔茵藉地,酒盡未能去。

青綾被,莫憶金閨故步。儒冠曾把身誤。弓刀千騎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試覷。滿青鏡、星星鬢影今如許。功名浪語。便似得班超,封侯萬里,歸計恐遲暮。[2]

注釋】:

此詞為作者的代表作,作於晁氏貶謫回鄉後居於東山「歸去來園」時。詞中不僅描寫了園中勝景,而且抒發全詞借議論抒懷,情真意摯,氣勢豪邁,連用典故而能流轉自如,一氣貫注。

上片描繪出一幅沖淡平和 ,閒適寧靜的風景畫:陂塘楊柳,野趣天成,仿佛淮水兩岸,湘江之濱的青山綠水。東皋新雨,草木蔥蘢,山間溪水的漲痕清晰可辨,沙州上聚集着白鷺、鷗鳥,一片靜穆明淨的景色 。然而最令人神往的 ,莫過於滿山明月映照着溪流 ,將那一川溪水與點點沙洲裹上了一層銀裝 。以「 一川」形容夜月,可見月色朗潔,清輝遍照。「光流渚」三字則將寧謐的月色寫得流動活躍,水與月渾然一體,那滔滔汩汩流動着的,難以辯識那是溪水還是月光。完全是一幅動靜諧和的山中月夜圖。面對着此景,詞人翩然起舞,頭上是濃綠的樹幕,腳底有如茵的柔草,偌大的世界好象只剩下他一個人,他盡情地領略這池塘月色 ,酒盡了還不忍離開。詞之上片,寓情於景 。表現了歸隱的樂趣。繪色繪影的描寫中,可見到作者「詩傳畫外意,貴有畫中態 。」的高超藝術表現力 。詞中用了由大及細 ,由抽象到具體的寫法,先說園內景色如淮岸湘浦,是大處落墨,總述全貌 。接着寫雨至水漲,鷗鷺悠閒,是水邊常見景物,但已見其明麗清幽。最後以「堪愛處」、「最好是」引出野居幽棲的最佳景象。

下片即景抒情 ,以議論出之,表現了厭棄官場、激流勇退的情懷。詞人直陳胸臆,以為作官拘束,不值得留戀,儒冠誤身,功名亦難久恃,這一句是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 》「儒冠多誤身」句化出。他深感今是昨非 ,對自己曾躋身官場、虛擲時日表示後悔。

詞人開函對鏡 ,已是白髮種種 ,益見功名如過眼雲煙,終為泡影。末句說顯赫如班超,也只能長期身居西域,到了暮年才得還鄉。

此詞一反傳統詞家所謂「 詞須宛轉綿麗 」的常規,慷慨磊落,直抒胸臆,辭氣充沛,感情爽豁,詞境開闊,頗富豁達,清曠的情趣,與作者的恩師蘇東坡在詞風上一脈相承,並對辛棄疾的詞作產生了重要影響。[3]

文學成就

晁補之少時即受到蘇軾知賞,宋神宗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晁補之19歲時(《宋史》本傳雲時年17,誤),從父遊宦杭州,觀覽錢塘風物之盛麗,山川之秀異,於是寫了《七述》一文。此時,大文學家蘇軾正做杭州通判,喜歡杭州美景,欲作杭州賦。晁補之以《七述》謁見蘇軾,蘇軾「讀之嘆曰:『吾可以擱筆矣!』又稱其文博辯雋偉,絕人遠甚,必顯於世,由是知名」(《宋史》本傳),具體原文為「於文無所不能,博辯俊偉,絕人遠甚。」(《晁君成詩集引》)

晁補之在詩、文、詞諸方面均有所建樹,《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五十四《雞肋集》提要說:「今觀其集,古文波瀾壯闊,與蘇氏父子相馳聚,諸體詩俱風骨高騫,一往逡邁,並駕於張、秦之間,亦未知孰為先後。」又卷一百九十八《晁無咎詞》提要云:「其詞神姿高秀,與軾可肩隨。」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一中則特別提出:「余觀《雞肋集》,惟古樂府是共所長,辭格俊逸可喜。」[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