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撒馬爾罕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撒馬爾罕市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撒馬爾罕

烏茲別克語: Samarqand

國家: 烏茲別克斯坦

撒馬爾罕是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第二大城市,撒馬爾罕州首府,是烏總統卡里莫夫的故鄉,也是著名的旅遊城市。撒馬爾罕是中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絲綢之路上重要的樞紐城市,撒馬爾罕連接着波斯帝國印度中國這三大帝國,關於她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善於經商的粟特人把撒馬爾罕建造成一座美輪美奐的都城。

撒馬爾罕(烏茲別克語:Samarqand或Самарқанд) Самар意為"肥沃",қанд意為"土地",撒馬爾罕意為"肥沃的土地"。耶律楚材說:"尋思干者西人云肥也,以地土肥饒故名之。"[1]

基本簡介

中亞地區的歷史名城,也是伊斯蘭學術中心,現在是烏茲別克斯坦的舊都兼第二大城市、撒馬爾罕州的首府,有人口40萬,現任總統伊斯拉木·卡里莫夫生於此城。Samar意為「肥沃」,qand意為「土地」,撒馬爾罕意為「肥沃的土地」;耶律楚材說:「尋思干者西人云肥也,以地土肥饒故名之[1]。」漢名為河中。1868年併入帝俄。1924--1930年曾為烏茲別克行政中心。鐵路公路樞紐。工業以軋棉、絲織和食品加工為主,還有機械製造和化學工業。建有電梯和電影機製造、家用冰箱製造、化肥、罐頭廠等。烏茲別克斯坦的文化中心,設有高等院校多所和考古研究所及中亞著名的卡拉庫爾綿羊養殖研究所。附近有建於14至17世紀的清真寺、陵墓等許多歷史古蹟。

地理位置

撒馬爾罕是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第二大城市,撒馬爾罕州首府,是烏總統卡里莫夫的故鄉,也是著名的旅遊城市。該城位於首都塔什干西南270公里的澤拉夫尚河谷地,面積51.9平方公里,人口50多萬。

自然氣候

撒馬爾罕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乾旱,高溫,日照時間長。夏季炎熱乾燥,常有乾熱風,7月份平均氣溫為24.9℃一27°C,平原地區的最高氣溫可達46°C,山區的最高氣溫可達42°C。冬季氣候溫和,沒有嚴寒,1月份平均氣溫北部為0°C,南部為一2°C,山區為一4.8°C,最低氣溫可達一35°C。降水主要集中在冬春兩季,西部年均降水量為100一200毫米,中部為300一500毫米,東部和山區為500一900毫米。無霜期180一210天。作物生長期269天。

旅遊景區

2000年,撒馬爾罕古城整體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整個城市根據建成年代的不同,顯著的分為「Afrasiab遺址區」、「帖木兒時期建成區」、「沙俄-蘇聯時期建成區」等不同的區域,城市中保存了大量帖木兒時期的宗教、文化建築和格局較為完好的低層傳統住宅區。

帖木兒帝國時期的撒馬爾罕城(也即撒馬爾罕舊城)位於其前身——Afrasiab古城遺址西南,帖木兒(Amur Timur)於1371-1372年間在城市西側建造了Khala城堡,行使內城的職能,同時恢復了11-12世紀花剌子模時期的老城牆,這一區域被稱為Khisar。14世紀的撒馬爾罕共有6個城門,6條主街,以一組宗教建築組成的列吉斯坦廣場建築群為城市中心,北門附近形成了巨大的集市(Bazaar),其餘區域為勻質的低層傳統居住區。這一基本格局較為完整地保持至今,其城市尺度、肌理均與之後建成的區域形成了顯著的差別。

"列基斯坦"神學院

位於撒馬爾罕市中心的"列吉斯坦"(意為"沙地")廣場,是一組宏大的建築群,建於公元15-17世紀。建築群由三座神學院組成:左側為兀魯伯神學院(兀魯伯為烏中世紀的學者、天文學家、詩人哲學家),建於1417-1420年;正面為季里雅-卡利(意為鑲金的)神學院,建於1646-1660年;右側為希爾-多爾(意為藏獅的)神學院,建於1619-1636年。這三座建築高大壯觀、氣勢宏偉,內有金碧輝煌的清真寺。兀魯伯神學院的正門和彩色的穹頂是用各種色彩的陶瓷裝飾的,後遭地震破壞,又重新修建了高13米、直徑13米的新穹頂,建築材料採用特殊金屬結構。這些神學院是中世紀培養穆斯林神職人員的學府。其中兀魯伯神學院是15世紀最好的穆斯林學府之一。據說,兀魯伯曾親自在此授課,這裡是他統治期間世俗科學思想的中心。三座神學院雖建於不同時代,但風格組合相當成功,是中世紀中亞建築的傑作。

古爾-艾米爾陵墓   

位於撒馬爾罕市區內,是帖木兒及其後嗣的陵墓,建於15世紀。陵墓造型壯觀,色彩鮮艷,有球錐形大圓頂,具有濃厚的東方建築特色,是世界著名的中亞建築瑰寶。陵墓始建於1403年,最初作為猝死的帖木兒之孫穆罕默德·蘇爾丹之墓,後成為帖木兒家族墓。陵墓的靈堂中放有9個象徵性的石棺槨,真正盛放遺體的棺槨深深埋在地下。陵墓中分別安葬着帖木兒、帖木兒的兩個兒子、兩個孫子(其中一個是兀魯伯)、兀魯伯的兩個兒子、兀魯伯的宗教老師以及一個未查明姓氏者。這裡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帖木兒之孫兀魯伯為帖木兒建的墨綠色玉石棺。帖木兒墓上寫着:誰掘我的墓,誰就遭殃。1941年6月8日曾有人挖掘了帖木兒的墓,兩周後希特勒就開始進攻蘇聯。不過,那一次對墓葬的發掘證實了關於帖木兒面部特徵的歷史記載,證實了兀魯伯死於暴力殺害的傳說,以及所葬其它帖木兒家族成員身份的真實性。

兀魯伯天文台   

兀魯伯天文台是烏茲別克斯坦的重要古蹟之一,坐落在撒馬爾罕的東北郊。它由帖木兒帝國的創建人帖木兒之孫、烏著名天文學家、學者、詩人和哲學家、撒馬爾罕的統治者兀魯伯於1428-1429年建造,是中世紀時期具有世界影響的天文台之一。

兀魯伯天文台是一個三層圓形建築物,有獨特的40米大理石六分儀和水平度盤。兀魯伯在此測出的一年時間的長短與現代科學計算的結果相差極微。今天,兀魯伯天文台只留下一座巨大的、由大理石製成的六分儀。六分儀安裝在離地面11米深、2米寬的斜坑道里,部分伸出地面,坑道上面是兀魯伯天文台博物館。當年兀魯伯天文台編制的《新天文表》,概述了當時的天文學基礎理論和1018顆星辰的方位,這是繼古希臘天文學家希巴爾赫之後,測定星辰位置的最準確的記錄。

"沙赫靜達"陵墓   

沙赫靜達陵墓建於14世紀和15世紀,由13座陵墓和一座清真寺組成。"沙赫靜達"意為"永生之王",是撒馬爾罕的執政者及其家屬的墳墓。建築的基調為青色,以彩色陶瓷貼面作為裝飾。其中最主要的一座是伊斯蘭教創建人穆罕默德的堂弟庫薩姆之墓。帖木兒大帝的妻子圖瑪-阿卡和侄女圖爾坎-阿卡也葬在這裡。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