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擘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擘藍
t01a0f312f0bd2f8df0.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23816610&sid=24372949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擘藍

漢語拼音:Bò Lán
別名:苤藍、撇藍、茄連、甘藍、玉蔓青、芥蘭頭、玉頭、香爐菜
性味:味甘、辛,性涼
功能:具有健脾利濕,解毒的功效
主治:脾虛水腫,小便淋濁,大腸下血,濕熱瘡毒

擘藍,中藥名。為十字花科植物球莖甘藍BrassicacaulorapaPasq.的球莖、葉片和種子。具有健脾利濕,解毒的功效。主治脾虛水腫,小便淋濁,大腸下血,濕熱瘡毒。[1]

藥理簡介

中文名:擘藍

拼音名:Bò Lán

別名:苤藍、撇藍、茄連、甘藍、玉蔓青、芥蘭頭、玉頭、香爐菜。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rassica caulorapa Pasq.

出處

本品載於《滇南本草》,原名苤藍。《農政全書》"芥藍"條載:"但食根之菜,如芥、蘆菔、蔓青之屬,魁皆在土中;此則魁在土上,為異耳。"所述特徵與球莖甘藍一致。《綱目拾遺》"茄連"條引《延綏鎮志》載:"葉如蘭草而肥厚,種之畦塍,根圓大類葵,露出土外,開黃花,京師謂之撇蘭。"所述亦似本品。《植物名實圖考》在"甘藍"條中云:"《農政全書》:北人謂之擘藍。按此即今北地撇藍,很大有十數廳者,生食、醬食,不宜烹飪

來源

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球莖甘藍的球莖、葉片和種子。

採收和儲藏

4-7月播種者,夏、秋季采,9月播種者,冬、春季采。

原形態

球莖甘藍 二年生草本。植株光滑無毛,具白粉。第1年生莖短縮,近地面部分逐漸膨大成肉質球狀體或扁球體,直徑5-12cm,表面藍綠色,光滑無毛,常有白粉,也有帶紫色的,內面肉質的部分為乳白色,微有辛辣味。葉片集生於球莖的頂部,具長柄;葉片卵圓形至長圓形,長10-25cm,葉片基部兩側有1-2裂片,邊緣具不規則牙齒;第2年生莖伸長,高30-80cm,莖生葉長橢圓形或寬披針形,長8-11cm,寬2-4cm,葉緣具疏齒,或凹波狀,基部漸狹呈翅狀,無柄,但不抱莖。總狀花序生枝頂,開花後花序軸漸延伸,花大,排列疏鬆;萼片4,寬披針形,光滑無毛,直立,外側2枚較大,基部略呈囊狀,內側2枚較小;花瓣乳黃色,長倒卵形,長1.8-2cm,基部具爪,約1cm長;雄蕊6,外側2枚稍短,長雄蕊長1.3cm,短雄蕊長1cm;雌蕊1,子房圓柱形,花柱不明顯,柱頭頭狀。長角果長圓形,先端具短椽。種子球形。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部

我國南北各地普遍栽培供蔬食。

化學成分

球莖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

性味

甘;辛;涼

功能主治

健脾利濕;解毒。主脾虛水腫;小便淋濁;大腸下血;濕熱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生食或燒存性研末。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吹鼻。[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擘藍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b/bolan.html 擘藍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