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支氣管源性囊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支氣管源性囊腫
原圖鏈接

支氣管源性囊腫是指先天性的呼吸系統發育異常所引起的一種囊性腫物,又稱支氣管囊腫。按發病部位分為肺內型、縱隔型和異位型,異位型罕見,可發生於頸部、腦部、硬脊膜、腹腔等。囊腫較小時,可無任何臨床表現;當囊腫增大或合併感染時,可對周圍組織產生壓迫症狀或出現感染症狀。 [1]

病因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與胚胎髮育因素有關,胚胎髮育期間,呼吸道上皮與氣管支氣管樹分離,從支氣管發育部位移行到其他部位,並逐漸增大,其內部黏液不能排出,形成以支氣管組織為囊壁、內含黏液的囊腫。 [2]

別 稱 英文名稱 就診科室
支氣管囊腫 bronchogenic cyst 胸外科
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支氣管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與胚胎髮育因素有關 感染症狀、喘鳴、咳嗽、咳痰、低熱、偶爾少量咯血、胸痛、胸悶、呼吸困難等

臨床表現

支氣管源性囊腫較小時,可無任何臨床表現;當囊腫增大或合併感染時,可對周圍組織產生壓迫症狀或出現感染症狀。 支氣管源性囊腫發生在肺內時,壓迫支氣管和周圍肺組織,出現喘鳴、咳嗽;合併感染時,出現咳嗽、咳痰、低熱、偶爾少量咯血等。當囊腫位於縱隔時,表現為胸痛、胸悶;壓迫氣管、食管或血管時,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吞咽梗阻、大血管受壓綜合徵等。異位支氣管囊腫依發生部位不同,可無臨床症狀或因囊腫增大、囊腔感染出血而表現相應的症狀;罕見囊腫位於皮下時,偶可通過竇道向皮膚外引流黏液。 [3]

檢查

X 線檢查

為圓形或類圓形、邊緣光滑或銳利的、均勻一致的緻密陰影,部分可見氣液平。CT和MRI可清晰顯示囊腫,有助於病變定位,明確病變性質,若要明確其支氣管來源,則依靠病理診斷。

組織病理

囊腫襯以呼吸道上皮,由充滿黏蛋白的杯狀細胞和纖毛性假復層柱狀上皮構成。囊壁可含平滑肌,個別可見軟骨。 [4]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影像學檢查,可做出診斷,組織病理學檢查可確診。 [5]

治療

支氣管源性囊腫治療的惟一方法是手術切除。在囊腫摘除時,囊壁必須完整、徹底切除,避免術後復發。 [6]

參考來源

  • 王威亞,蔣莉莉,劉衛平等.   胃壁支氣管源性囊腫一例. 《 中華病理學雜誌 》 , 2005  
  • 杜順達,李漢忠,劉廣華等.   腹膜後支氣管源性囊腫三例臨床分析. 《 中華外科雜誌 》 , 2005  
  • 董潔晶,閆軍,王鋒.   腹膜後支氣管源性囊腫2例. 《 CNKI 》 , 2009  
  • 陳毅德,劉鴻瑞.   腹膜後支氣管源性囊腫一例. 《 中華病理學雜誌 》 , 2011  
  • 李梅,劉勁松,李開明.   腹膜後支氣管源性囊腫1例. 《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誌 》 , 2013

文獻來源

  1. [
  2. [
  3. [
  4. [
  5.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