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故宮博物院歷史背景介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故宮博物院
圖片來自中時電子報

故宮博物院歷史背景介紹北京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着名的旅遊勝地。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北側。1925年10月10日建立。[1]

故宮為中國明、清兩代(1368年—1911年)的皇宮,又稱「紫禁城」。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清王朝政府宣布退位,根據當時臨時革命政府對清皇室的優待條件,遜帝溥儀仍居紫禁城後部的「內廷」。前半部的「外朝」於1914年將瀋陽故宮、承德避暑山莊的文物移來,成立了古物陳列所。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組織攝政內閣,修改對清皇室優待條件,將溥儀逐出宮禁,同時成立了「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負責清理清皇室公、私財產及處理一切善後事宜。

1925年9月29日,「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制訂並通過了《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大綱》,設臨時董事會「協議全院重要事物」。又設臨時理事會「執行全院事物」。下設古物館、圖書館。李煜瀛為臨時董事兼理事長,易培基任古物館館長,陳垣任圖書館館長。同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宣布成立。

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結束。6月,南京國民政府接收了故宮博物院。10月5日頒布了《故宮博物院組織法》及《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條例》,規定「故宮博物院直隸於國民政府,掌理故宮及所屬各處之建築、古物、圖書、檔案之保管、開放及傳布事宜」。國民政府任命理事27人,復由理事會推舉理事10人。李煜瀛任理事長,易培基任院長,院以下設秘書處、總務處、古物館、圖書館、文獻館。古物館館長為易培基(兼),文獻館館長為張繼,圖書館館長為莊蘊寬,至此故宮博物院大局初定。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危及華北。1933年,易培基遭誣陷離職。馬衡接任院長。同年,故宮博物院為保護其文物安全,決定擇其精要裝箱南遷,並在南京建立庫房,成立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先後檢選出文物、圖書、檔案13427箱又64包,分5批運至上海、南京,最後歷盡艱險輾轉運至四川,分儲於巴縣、樂山、峨嵋山等地。

日偽占領時期,故宮博物院在北平僅勉強開放。日偽從故宮掠走銅缸、銅炮、銅燈亭計149件,熔毀製造武器。1945年北平收復,國民黨政府再度接收故宮博物院,馬衡繼任院長,部分南遷文物被運回。1947年9月,古物陳列所合併至故宮博物院。1949年2月,北平解放,故宮博物院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北平軍事管制委員會文化接管委員會接管。同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故宮博物院隸屬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

1951年故宮博物院業務管理機構進行了調整,院以下設陳列、保管、群眾工作、古建築管理等部及圖書館。文獻館改稱檔案館,後劃歸中央檔案局,成立了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54年建立了文物印刷工廠。同年夏吳仲超接替馬衡任院長。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故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故宮博物院設有陳列、保管、群眾工作、古建築管理、開放管理、服務等部及研究室、圖書館、出版社、文物修復廠、文物保護科學實驗室、古代建築修繕隊、安全保衛處等機構。

故宮博物院的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1924年「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曾對故宮文物逐宮逐室地進行了清點查收,事竣後整理刊印出《故宮物品點查報告》共6編28冊,計有9.4萬餘個編號117萬餘件文物。抗日戰爭結束後,疏散到後方的故宮文物被運往台灣的有2972箱,仍寄存南京庫房的有2176箱,其餘均陸續運回院。1949年以後,對故宮的文物重新進行了整理編號,計有「故」字號文物78萬餘件,加上新入藏的「新」字號文物21萬餘件,總數近百萬件。該院是中國文物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

所藏文物一類為清代宮中歷史文物和奇珍異寶;另一類為中國歷代文化藝術作品。包括有青銅器、玉及石質雕刻、古代印璽、法書名畫和碑帖、古代陶瓷器、絲織刺繡品、漆器、琺瑯器、金銀器、竹木牙質雕刻、文房用具、明清家具等。其中如春秋立鶴方壺,戰國秦石鼓,晉陸機平復帖、唐青釉鳳頭龍柄壺、大聖遺音琴等均屬於國寶級文物。

故宮博物院的陳列展覽分兩大類,一類為宮廷史跡原狀陳列,目前保存和恢復的有前三殿、後三宮、西六宮、養心殿等多處。與宮廷歷史有關的文物專門陳列有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的宮廷收藏珍寶陳列(珍寶館)、奉先殿的宮廷藏鐘錶陳列(鐘錶館)、乾清宮東廡的《清代典章文物展覽》、坤寧門東板房的《清代玩具展覽》、閱是樓(養性殿東側)的《清代戲劇文物陳列》。

另一類為歷代藝術陳列,開闢有專館長期或定期展出藏品。現有保和殿及其東西兩廡的《歷代藝術館》,齋宮、誠肅殿、景仁宮的《青銅器館》,承乾宮、永和宮的《陶瓷館》,鍾粹宮的《明清工藝美術館》,景陽宮的《文房四寶館》,皇極殿東廡的《銘刻館》,皇極殿及其西廡的《繪畫館》。

繪畫館》為不定期展覽場所,經常輪換展出院藏曆代法書名畫。故宮博物院還舉辦各種臨時特別展覽,較大規模的展出有《敦煌藝術展覽》、《五省市出土文物展覽》、《三門峽出土文物展覽》、《全國流散文物展覽》、《漢中山靖王墓出土文物展覽》、《全國出土珍品文物展覽》、《故宮博物院建院60周年展覽》等。

故宮博物院還將院藏文物組成各種專題到國內各省市和國外展出,至1985年為止,已到過國內20餘個省市和地區。自1935年故宮文物第一次出國參加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以來,已到過亞、歐、美、澳四大洲14個國家39個城市展出。故宮博物院自建院開放以來,參觀人數逐年增加,1985年超過1100萬人次。

故宮博物院圖書館,是以清代皇室藏書為基礎建立起來的文物博物館專業性圖書館。抗日戰爭時作為「古物南遷」的善本、珍本圖書有1334箱總計157602冊又693頁,其後被運至台灣。1949年以後,不斷購進和接受私人捐贈圖書,現有藏書50餘萬冊。古籍圖書有清內府刻本(殿本)、抄本、明、清坊刻、家刻本等珍貴版本。內容以史志、天算、金石、書畫、佛經和歷代諸家文集為主。除大量漢文書籍外,還有一批滿、蒙、藏、回文書籍。其藏書是中國現存古籍圖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建院以後,故宮博物院在清點整理的基礎上,即着手編輯、印刷院藏各種文物圖錄和圖書檔案資料,出版的定期刊物有《故宮周刊》、《故宮旬刊》、《史料旬刊》等。1949年以後,編輯出版的大型圖錄、集冊有《故宮博物院藏曆代名畫集》、《故宮博物院藏曆代法書選集》、《故宮博物院藏瓷選集》、《故宮博物院藏工藝美術品》、《紫禁城宮殿》、《國寶》、《清代宮廷生活》等多種。出版刊物有季刊《故宮博物院院刊》、雙月刊《紫禁城》。1983年成立了紫禁城出版社,專門負責編輯出版任務。

故宮博物院同時也是一個學術研究單位。根據1928年《故宮博物院組織法》規定,「故宮博物院因學術上之必要,得設各種專門委員會」。1929年組織了院內外有關專家、學者,成立了文物專門委員會,對院藏文物進行了初步評審和鑑定。1949年以後,曾多次組織院內外專家、學者對院藏各種文物重新進行鑑定,並根據其歷史和藝術價值的高低,劃定和區分其等級,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對文物、建築、園林、古籍、宮廷歷史及博物館學的研究。1953年成立了學術委員會。[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