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故宮博物院差點被當成「天字第一號逆產拍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故宮文物

來自網絡的圖片

故宮博物院差點被當成「天字第一號逆產拍賣1912年2月12日,大清皇帝頒布詔書,宣布遜位。大清國就這樣亡了。[1]

大清亡國,不是被革命的泥石流驟然湮沒,它是「好說好商量」亡着。原來清廷在頒詔前已事先和袁世凱訂好了優待條約:未來的中華民國答應,宣統帝溥儀可以保持大清皇帝的稱號,紫禁城的「前朝」,就是「三大殿」收歸民國所有,而以乾清宮、坤寧宮為主體的「後寢」,則全部劃給「遜帝」享用——大清國是中國歷代皇朝中,是亡國亡得最優雅的。

溥儀便在這半拉紫禁城裡做了12年皇帝,直到1924年被馮玉祥驅逐出宮。溥儀的皇帝帽子被打掉了,逃到天津。第二年,六百年「帝居」紫禁城掛上了「故宮博物院」的牌子。

1928年6月,北伐成功的南京國民政府接收了故宮博物院,派李煜瀛為理事會理事長,易培基為院長,同時制定了《故宮博物院組織法》和《理事會條例》,經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會議審議通過後,咨送國民政府公布。

兩個法案一頒布,故宮博物院以及大量國寶的管理將走上正軌,這不是大好事麼?不想竟有國務委員提出強烈反對,要求將故宮博物院作為「逆產」拍賣。

這位國民政府委員名叫經亨頤,浙江上虞人,是一位著名的教育改革家。經亨頤提議「廢除故宮博物院」。他說,「故宮博物院」這名稱就不通。「故宮」二字,「很有懷念的意思」,應該叫「廢宮」才對,故宮博物院也應改名為「廢宮奢品陳列所」。

一個不打緊,經亨頤猛這麼一點,他說的好像真是這麼回事!「故宮」就跟「故國」、「故土」一樣,有懷念、捨不得、時時思念的意思在內,蠻似滿清遺老的口吻。經亨頤說該叫「廢宮」,「廢宮」才與「廢帝」相配嘛!

「廢宮」當然不好聽,但經亨頤的真實目的,不是給故宮改名,而是廢除故宮,將這個舊皇宮的古物拍賣掉。

經亨頤說,故宮博物院「簡直可以說是一種莫名其妙的機關」。博物院應該「博」,但故宮所藏都是皇帝用的東西,故宮博物院的研究也是為當皇帝服務的,「既不博,又不合用」——設立這麼個機構,「豈不是預備哪個將來要做皇帝,預先設立大典籌備處嗎」?為此他提出,皇宮是「天字第一號逆產」,既然是逆產,就應當拍賣。

故宮古物都是皇帝的物品,無論是好古董的,還是好奇的,買的人一定很多,籌得的款項也必然不少。那麼拍賣來的款項作何用途呢?經亨頤早想好了,他腦洞大開,提議用拍賣故宮的錢在南京新建一座中央博物館!(說起來,拆舊蓋新,直到現在,還有許多人在做這種蠢事呢!)

他要求立即將故宮博物院的理事改為中央博物館籌備委員,他們的任務,就是審查所謂故宮的「博物」,該賣的賣,該存的存(存到新館)。經亨頤的腦洞不是一般的大,虧得他還是留過日的學生,又辦新教育多年,滿腦子竟是這般糊塗的思想。

幸虧當時的故宮博物院採取多種方式,一面呈文中央政治會議,逐條反駁經亨頤的謬論,一面積極遊說,爭取輿論支持和同情,以求自保(包括邀請蔣介石夫婦在內的國民黨首腦參觀故宮。7月9日,蔣氏夫婦在故宮整整看了一天,深感其殘破,當場捐了6萬元錢)。當年9月的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通過決議,函國府照原案公布,經亨頤的提案遂遭否決。10月5日,《故宮博物院組織法》及《理事會條例》兩個文件由國民政府公布,故宮博物院的命運方才穩定。

不想4年之後,它再一次遭到拍賣之厄。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不斷向關內滲透,平(北平,即今天的北京)、津(天津)危急。故宮博物院院長易培基請求南京政府,儘早將故宮文物南遷,這在當時引起巨大的爭議。

1932年8月31日,北平政務委員會召集會議,討論如何處置故宮文物。會議通過3項決議,其中第一項就是呈請中央拍賣故宮古物,將所得款項用於購買飛機500架。

列席會議的故宮總務處長俞同奎大驚,當即退席,緊急電告時在南京的院長易培基。易培基第二天就向在擔任北平綏靖主任兼北平政務委員會常委的張學良將軍發去電報,請他設法勸阻;同時指示本院人員,爭取有關方面的同情,「設法維持」。

當時的局勢如風雨飄搖,反對文物南遷的聲浪很大,他們擔心「政府放棄北平古都」。有遊行示威者打出標語,稱「文物南遷就是逃跑」;還有人在報紙上撰文呼籲:「要抵抗嗎?先從具有犧牲古物的決心做起」,甚至表示要用武力阻止文物南遷;有人威脅說,要在鐵路上安裝炸彈,讓南遷的文物和人員統統完蛋。就連時任北大文學院院長的著名學者胡適,也不贊成將故宮文物南遷,他寄希望於國際干預來保障古物的安全。

事實上,故宮文物無論是數量還是價值都異常巨大,將其遷徙確實不是一件易事。如果把拍賣故宮文物的決議放在這樣的時局和輿論背景下,就能看出,它確實有點「實出無奈」。幸虧國民黨政府經審慎考慮,最終決定將故宮文物南遷,否則故宮寶藏的命運實在不敢想象!

故宮博物院自1925年成立以來,就有兩次差點被拍賣,拿去換了新房子和新飛機,中間又經歷了一次幾千里的大轉移,國共內戰後期,一部分文物又被搬到台灣,兩個故宮自此分離。文-化-大-革命中,又有無知而勇的小將提議,將故宮博物院這個中國最大的「封建堡壘」一舉拆除……與具有同樣悠久的歷史,而今已然消亡的北京城牆比起來,紫禁城還算是幸運的,至少它經歷了這麼多次危險,依然矗立在首都的中心,躲過了被「廢」的命運![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