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數量指標指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數量指標指數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有文化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名詞解釋

數量指標指數是用來反映生產、經營或經濟工作數量變動的指數。

數量指標又稱外延指標,是反映總體現象規模大小和數量多少的指標,一般表現為絕對數。

絕對數又稱絕對指標、,是反映經濟社會現象總體規模或水平的統計指標,其具體數值表現為絕對數,既可用於揭示總體數量絕對規模和水平,如2020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為722786億元;也可用於反映某現象總體在一定條件下數量增減變化的絕對數,如2019年年末全國內地總人口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

指數概述

指數是表明複雜經濟社會現象總體的數量綜合變動的相對數。複雜經濟社會現象總體由於各個部分性質不同而在研究數量特徵時不能直接相加或直接對比,但可依據統計的原理和方法,通過編制指數反映總體的綜合變動。

按所反映現象的性質不同,指數分為數量指數和質量指數。數量指數也稱物量指數,是表明總體單位數量、規模等數量變動的相對數,如產品產量指數和商品銷售量指數等。質量指數是表明總體單位水平、工作質量等質量變動的相對數,如各種價格指數、單位成本指數和勞動生產率指數等。

按所反映現象的範圍不同,指數分為個體指數和綜合指數。個體指數是表明某單一要素構成現象變動的相對數,如個別產品的物量指數和個別商品的價格指數等。綜合指數是表明多種要素構成現象的綜合變動的相對數,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指數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