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文橋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文橋鎮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文橋鎮

所屬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縣

文橋鎮,因橋而得名,古稱「昇鄉」,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下轄鎮,位於全州縣北部,東南連廟頭鎮黃沙河鎮,西連大西江鎮,北靠湖南省東安縣紫溪市鎮。行政區域面積259.65平方千米。 2020年底,文橋鎮戶籍人口5.84萬人。 清代,屬升鄉。1994年,文橋鄉撤鄉改鎮。 2020年末,文橋鎮轄1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文橋村。 2020年,文橋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1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2.2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4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034元。 [1]

基本情況

文橋鎮地處東經111°30′,北緯25°30′,越城嶺腳下,位於全州縣城北面,為廣西最北端鄉鎮。東南與廟頭鎮相鄰;西與大西江鎮相依;北與湖南省東安縣相界。

東西長39公里,南北寬20公里。距離全州縣城45公里,距湘桂鐵路8公里。總面積為283.8平方千米。轄18個行政村,278自然村,30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7012人(2017) ,均為漢族。是全州縣四大強鎮之一。文橋鎮使用文橋土話、全州話、普通話三種語言,人們以"土話"交流為主。鎮政府駐地文橋村委文家村,為全鎮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歷史沿革

文橋鎮古稱"升鄉"。解放初屬全州第九區,一九五二年改稱文橋區,一九五八年初成立文橋公社;一九八四年改為文橋鄉;一九九四年設建制鎮。因政府駐地文家村,村中小河上築有石拱橋,古稱文家村,故稱文橋。全文橋鎮分:文橋、新塘、定美、百仁、紫崗、江頭、圳頭、諫祿、蛟潭、錦福、易福、鄧家、楊福、洋田、長坪、栗水、白毛、仁溪十八個村委。其中諫祿村委為全區小康文明示範村。

自然資源

文橋鎮位處亞熱帶地區,鎮內氣候溫和濕潤,土地肥沃,農、林、牧、漁、業都比較發達。盛產稻穀素有"文橋穀倉"之稱;盛產水果和各種經濟作物,主要特產有:文橋醋血鴨、膽肝、小鍋米酒、花生、紅薯粉絲、諫祿豆腐,均在全市、區聞名;地下礦產資料豐富,有煤、鐵、鎢礦和大理石,建有一國營紫崗煤礦,煤儲量和產量均居桂林市各鄉鎮之首;河流密布,溪間交錯,有三江六溪流經全鎮,水力資源豐富。白毛河從大西江流入,大河源源於大河源口,兩江於水口廟村匯合流入湘江。

視頻

廣西桂林全州縣文橋鎮干六村八月十三日傳統文化節,豐富多彩,百貨萬出,別具一

參考來源